方寸车票,时代印记

时间:2025-10-30 15:40 来源:十堰周刊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1-26-喻斌

作者 喻斌

火车这一工业化的产物,在我国的历史不过百余年。当被称为“钢铁巨龙”的怪物在欧洲大地上轰鸣时,华夏大地上仍是老牛破车、八抬大轿的天下。直到詹天佑攻克了火车爬坡的难题,京张铁路于1909年建成通车,他被人们尊为民族英雄,这条铁路也成了中国人的“争气路”。普通老百姓能够乘坐火车出行,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到了1960年代,成渝线、宝成线、襄渝线等铁路干线相继建成,成为那个时代让人无比自豪的建设成就。

初遇钢铁巨龙

“铁路修到苗家寨”、“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这些时代歌曲,正是铁路发展的生动见证。然而在1960、1970年代,火车票并不像粮票、布票那样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时只有出差的干部、当兵的军人才有坐火车的资格和资本。在我们鄂西北山区,出远门坐一次火车,被称作“开洋荤”,回来能在乡亲们面前炫耀大半年。直到今天,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火车睡着就跑这么快,要是站起来跑,怕是还快些”,这正反映了当年人们对火车认知的有限。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第一次接触火车的经历大多印象深刻。我清楚地记得,与火车的初次邂逅是在1966年冬天。那时学校已停课,高年级的同学组团去外面见世面,回来讲得天花乱坠——有人逛过天安门,有人上过宝塔山,还有人见到过大海。这可把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羡慕坏了。终于,几个胆大的同学站出来牵头,组成了二十多个十二三岁孩子的队伍,说走就走。

我们的目标是去武汉看长江大桥。从十堰出发,走了整整八天才到达老河口。听说这里有火车,我们直奔火车站,打听到夜间才有一趟车经过。在接待站吃完晚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返回车站守候。有个心急的同学甚至跳下站台,把耳朵贴在钢轨上听动静,结果糊了一脸煤灰,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火车进站时,整个车站乱成一团。车厢里、过道上、座位下、行李架上,甚至连厕所里都挤满了人。等火车开动后,我们才从人缝中勉强探出头来。我一心想着要弄张火车票将来好吹牛,就问身边的队长在哪里可以买到票。他们讥笑我说:“你又没掏钱,谁给你票?”我说我可以掏钱,队长瞪了我一眼:“就你有钱是吧?要掏就把我们全队的钱都掏了。”另一个人接着说:“你见谁掏过钱?”我再也不敢吭声了,第一次关于车票的美梦就在这嘈杂声中破灭了。

车票里的时代变迁

在火车票的演进历程中,硬纸板票使用时间最长,从1950年代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这种票比火柴盒还小,浅红底色,上面印着起始站名、车次、车厢号和座位号。如是半票,就会剪去一个斜角;无座位的叫站票,是经济不宽裕的学生出门的首选。还有个别聪明人会买张站台票,先混上车再说。

这种硬板车票的优点是纸质厚实,不易折断,即使不小心掉进水里,捞起来晾干就能继续使用。对普通乘客来说,除了进站检票、途中查票、出站验票三个环节外,倒也没觉得什么不便。不过,我也遇到过两件印象深刻的事。

1985年,我到武汉出差。车到随州时,上来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双手提着满满两篮鸡蛋。她小心翼翼地把篮子放在车厢入口处,一路守护着。到达武汉已是深夜,她等大部分乘客离开后,才慢慢朝出站口挪去。我看她吃力的样子,有心帮忙,便放慢脚步跟在她旁边。在离出站口还有两百米时,她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车票叼在嘴上,继续前行。到了验票处,她仰起脸,努着嘴向验票员示意,工作人员瞥了一眼,摆了下下巴就放行了。

1988年,我到单位财务室办事,正碰上一位刚带学生实习回来的老师报销车票。五十多张硬板火车票摊了一桌子,需要一张挨一张地粘贴,最后附上报销单、票据清单,装订好后厚厚一大沓,简直像一本书。会计感慨道:“我们就怕这火车票,贴不好贴,放不好放,怎么不像汽车票一样搞薄一点儿?”我们随声附和:“厚肯定有厚的道理,火车哪能跟汽车一样。”

还是在1988年,我从北京回丹江口,因携带物品较多,在襄樊转车不便,就买了直达十堰的车票。不料办理报销时,那张比邮票大不了多少的火车票弄丢了。几十块钱的票款,几乎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财务处的同志点拨我:“你找一张同车次的票不就行了?”可我到哪里去找?他们说:“你真是个书呆子,不到车站找,还能在厕所找?”我恍然大悟,有人还在身后提醒:“记着带包烟。”

周日我赶到十堰火车站,等北京来的乘客一出站,就凑上前去。估摸着对方不是机关工作人员,就递上一支烟,怯生生地问:“同志,您的票还有用吗?能让给我吗?”有人不搭理,还有人训斥几句。为了弥补自己的大意,只能牺牲脸面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位好心人把票送给了我。虽说来回车费花了五块多,算是丢了芝麻,但西瓜总算捡回来了。

进入新世纪,电气化铁路已四通八达,动车、高铁发展突飞猛进。绿色的软纸票早已取代了硬纸板票,很快电子票又替代了纸质报销凭证。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使火车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乘车体验更加舒适、便捷、安全。每一次变革,都是社会的进步,都是老百姓的福音。

前几天收拾书柜时,翻出了一张旧车票。我小心地擦拭干净,轻轻地放入相册中。凭着这方寸之物,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时代记忆。

编辑:于子涵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