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孝感市传感器产业园开工建设,12个项目集中签约,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联盟成立。这是孝感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标志着我市传感器产业迈入“集群发展、链式融合、生态共建”新阶段。

从“感知孝感”切入,孝感发挥传感器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赋能型和引领性关键作用,深度融入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感知—认知—决策”的闭环创新引擎,锚定“中国知谷”战略定位奋勇前进。

顺势而为,构建“一主多点、聚链成势”产业新格局
华工高理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制造基地、国内领先的智能传感器供应商。
一枚枚细小的传感器芯片,经过镀膜、光刻、封装等三四十道工序,被贴上独有的可追溯身份二维码后,流向全球市场。在PTC加热器车间,每3秒就有一台PTC加热器下线,日产量可达到3.5万套。据介绍,PTC加热器支持电池快充速度提升4倍、在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工作“不掉线”。
令华工高理自豪的是——全球市场每10台家电中就有7台使用着产自华工高理的温度传感器;PTC加热器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60%市场份额。
与华工高理一样,持续耕耘成就了开特电子,其生产的汽车温度传感器与比亚迪、一汽大众、东风等国内大型车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还成功供应法雷奥、捷温等国际采购商,持续拓展全球布局。
今年5月,开特电子二期投产,新增生产设备650余台,智能化升级制芯、电阻、组装、注塑生产线,淘汰老旧设备227台套,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20%,产能增长60%,年新增传感器及电子类产品8000万只。
年初,飞恩微电子压力传感器项目签约落户高新区,“磁吸效应”快速显现——珞佳增材制造项目和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惊艳亮相的“天问”机器人项目接踵而至,形成了“引进一个、带来一串”效应,促进产业链延伸与升级。
作为全球唯一专业提供第三代xMR磁传感材料的企业,元臻微电xMR磁传感材料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破解高端磁传感“卡脖子”难题。
元臻微电投资2亿元、年产2万片xMR量子材料的项目落户孝感高新区,8月,其全球唯一的专业xMR量子材料生产线投产,为我市传感器产业开辟一片新蓝海,引领产业向更高端、高附加值跃升。
华中长江光电在激光雷达、激光通信传感器领域形成全系列产品线。多家专注工程监测、压力传感器的企业也加快布局。
以温度传感器为主,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磁传感器、MEMS、激光传感器、激光雷达、光纤陀螺仪传感器……孝感依托武汉光谷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研发及系统集成等要素聚集优势,吸引、培育、转化、生产一批细分领域“专精特新”拳头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形成“一主多点、聚势突破”的发展格局。
乘势而上,培育协同创新发展新生态
势起风至,以创新动能智创未来。
孝感传感器产业的加速崛起,离不开创新生态的系统支撑。孝感现有光电子信息规上企业124家,2024年传感器核心产业产值约占全省8%。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孝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成果。
4月28日,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领航大会在孝感高新区举行。市政府与高端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共建的传感器联合创新基地揭牌。
10月10日,“光耀澴川创赢孝感” 2025孝感·赛迪科创之星大赛启动,聚焦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构建“以赛促引、以赛促创、以赛促投”的精准引育机制。对签约落地的获奖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转化奖补,享受入驻孵化器或产业园区等一站式政策“大礼包”,致力于引育一批高质量成果转化项目。
当前,我市拥有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国家CNAS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端创新平台;借力借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科创资源,设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重点攻关MEMS传感器、光纤传感等核心技术。
孝感以最大诚意致力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让一个个顶尖技术团队和高端项目“奔赴而来”,在这片热土上扎根、开枝散叶。
飞恩微电子总部位于武汉,由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胜领办。今年,经过反复考察后,将传感器项目落户孝感高新区。“我们看中了孝感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沿科技的决心。”刘胜表示。
龙头企业的发展轨迹,是成果加速转化的最佳例证。
从温度传感器、PTC加热器,到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不断抢占产业“新风口”,成就了今天的华工高理。自落户孝感高新区以来,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24年产值达40亿元,今年1-9月份,产值达36.5亿元。
在PTC加热器研发中,七成工程师来自武汉高校。今年初,公司击败9家国际巨头,拿下欧洲某百年豪华汽车品牌全平台水热PTC加热器项目。“从芯片、到器件,再到系统集成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华工高理总经理聂波说。
元臻微电负责将MEMS工艺导入MRT生产线,苏州MRT负责全面实现产业化。这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模式,使元臻微电在孝感首条生产线投产之际,第二三条生产线规划建设蓝图同步展开,产能爬升路径清晰可见。
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孝感致力于构建成果转化“快车道”,让有潜力的科创项目都能在这里茁壮成长,最终汇聚成传感器产业突破性发展的磅礴力量。
应势而谋,攻坚产业集群新突破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锚定“中国知谷”战略定位,依托产业基础,打造温度传感器、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激光雷达、压力传感器“五条产业链条”,打造“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低空经济”“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智能终端” “传感器+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创新活跃、链条完整、环境优良的传感器产业集群。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调研督办,完善推进机制。10月10日,市委书记胡玖明到华工高理调研,勉励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深耕孝感、当好盟主,坚定企业加快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就企业关心的项目要素保障、人才住房保障、科技创新支持、电力设施建设等问题,逐一明确解决路径,要求形成清单、限时解决。
围绕“2027年实现产值100亿元、跻身全球传感器领域前三”的目标,华工高理正系统性推进技术布局与产能扩张,力图从细分市场龙头跃升为具备全门类感知解决方案能力的“传感器王国”
“除PTC加热器外,正积极布局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新产品线。今年已为多个整车厂家定点量产光电类传感器。在压力传感器领域,采用自主设计的陶瓷电容芯体结构,打破了外资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聂波表示。目前,正聚焦MEMS传感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方向开展前瞻性研发及产品布局,在六维力传感器、MEMS等前沿方向,已引入20余名博士攻坚,加快实现从技术储备到产业应用的跨越。
加快园区建设,引领产业聚集,构筑产业高地。
孝感传感器产业园项目实现了“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在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车辆穿梭、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据介绍,签约入驻项目总投资超90亿元,涵盖温度、压力、磁传感、激光雷达等细分领域,贯通了“材料—芯片—器件—系统—应用”全产业链条。
夯实园区“硬基础”同时,孝感更注重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园区建设的“加速度”仅仅是产业起飞的跑道,真正让企业“飞得高、飞得远”,还需要一套协同高效的政策体系与发展生态持续助力。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传感器产业高规格工作专班;编制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政策措施;制定专项政策,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产业生态群;依托在孝企业和高校院所专家,吸引行业顶尖院士专家参与,成立产业联盟;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探索“基金+产业”融合路径,引导资本投向传感器技术创新、场景开发、产业招商等领域,强力推动传感器产业裂变式增长。
在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中,孝感凭借在传感器产业领域的超前布局与扎实耕耘,正在这条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一个以“知”为谷、因“感”而兴的产业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记者 肖青松 通讯员 任茜茜 刘昌铸)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