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新语丨从湖北首张“碳票”看生态价值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5-10-14 18:3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当每一片森林都能被“定价”,当每一抹绿色都能“生金”,我们便真正掌握了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钥匙。

9月29日,市林业局在鄂林(十堰)碳票首票签发暨银行授信仪式上,为房县兴林生态林业有限公司颁发首张鄂林(十堰碳票。这是今年8月《鄂林碳票方法学(试行)》出台以来湖北省签发的首张可交易鄂林碳票。

随着湖北省首张可交易的“鄂林碳票”在十堰市正式签发,一片寂静的山林,不再仅仅是风景画中的背景,而是化身为一本可计量、可交易、可增值的“绿色存折”。这小小一张碳票,不仅标志着湖北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上迈出了破冰一步,更以其深邃的象征意义,为我们擘画出一幅“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清晰路径。

首先,这是一次“无价”到“有价”的关键跨越,为生态价值提供了“度量衡”。 过去,我们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这座“金山”的价值往往停留在理念层面,难以在市场上直接兑现。护林育林的巨大生态效益,如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等,因其公共属性和难以量化,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十堰签发的这张碳票,核心突破在于运用科学方法,对特定林业项目的碳汇量进行了监测、核算与认证,使其成为一份具有公信力的“碳资产”凭证。这相当于为郁郁葱葱的森林赋予了明确的“身价”,让抽象的生态贡献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其次,这是一座连接保护与发展的“金融桥”,为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碳票的可交易性,是激活这片“绿色宝藏”的关键。通过碳汇交易市场,这片森林的“碳吸收”能力可以出售给有减排需求的企业或机构。这意味着,守护绿水青山的行为,从此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林农、村集体乃至地方政府,将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经营,因为他们守护的每一片绿意,都可能成为未来的财富源泉。这种“保护者受益、破坏者付费”的市场化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植树造林、保育生态的积极性,为十堰乃至湖北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

再者,这是一条通往“生态共富”的探索之路,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赛道。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其生态地位举足轻重。长期以来,为保一库清水北送,当地在产业发展上做出了诸多牺牲。这张碳票的诞生,为像十堰这样的生态功能区找到了一个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绝佳出口。它让“空气卖钱”从愿景走向现实,让守护生态的百姓能共享发展红利,实现了“生态聚财富”的承诺。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公平账、长远账,为破解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矛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十堰方案”。

当然,首张碳票的签发只是一个辉煌的起点。未来,我们还需要在标准体系的完善、交易市场的活跃、金融产品的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的“碳票”能够顺畅地流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取之不竭的“碳库”和“钱库”。这,正是这张小小碳票所承载的宏大未来。

相关链接

全省首张鄂林“碳票”在十堰发放,银行授信5000万元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