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君龙 通讯员 方金柱)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以来,十堰持续的降雨和显著气温波动,潮湿寒冷的天气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诸多健康挑战,近期十堰市西苑医院门诊病人明显增多,阴雨天气为什么会多发病?需要注意什么?怎么做好防护,今天推出《医防融合话健康》第18期:阴雨连绵,如何守护健康。由市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刘晓波讲解阴雨天气的健康防护知识,引导大家科学应对,防止“多雨之秋”变成“多事之秋”。
多雨季节为什么容易引发疾病?
“持续秋雨带来的不仅是降温,更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一场考验。”刘晓波说,气温骤降会使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刺激,进而导致抵抗力下降,为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与此同时,雨季湿度大幅增加,为真菌繁殖创造了绝佳环境。接触雨水后若不及时清洁,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
在秋雨连绵的季节,不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阴沉的天气和湿冷的空气,往往让人感到忧郁、沉闷,甚至容易引发焦虑和烦躁情绪。这种情绪波动不仅会影响心情,还可能进一步影响生活和健康。
需要重点防范哪些疾病?
刘晓波表示,季节交替时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儿童和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引发感冒、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当出现风寒感冒症状时,如流清鼻涕、喉咙疼痛等,可以尝试喝一些姜汤或热饮来驱寒,同时注意休息和保暖。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就医。在感冒初期,可以尝试饮用生姜红糖水来驱寒,若症状持续三天以上未见缓解,则应立即就医。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疾病。雨季湿气重,容易导致人体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用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蔬菜等。同时,应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此外,适量食用猪肝等富含铁质的食物,有助于补血养肝,增强体质。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免疫力下降,一旦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严重腹泻,甚至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
另外,刘晓波提醒,近期需要注意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它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家长务必注意,若发现孩子出现体温>38.5℃,反复不退; 烦躁哭闹、精神状态差; 食欲降低或拒食,伴脱水表现;呼吸困难等要立即就医。
怎样做好健康防护?
刘晓波说,首先是防潮,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居家环境的清洁干燥。穿衣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避免过早脱去厚衣服,以免寒气侵入体内。适时增添衣物至关重要,特别要关注颈肩、腰腹、膝盖和脚踝等易感部位。多雨季节湿度大,衣服晾晒困难。如果穿着半干不湿或者有潮气的衣服出门或入睡,湿气会更容易侵入人体关节和毛孔,导致不适和疾病。应尽量选择透气速干的衣物材质(如纯棉)。洗完衣服要确保彻底晾干,必要时使用烘干机、干衣机或者电吹风辅助。
第二,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若不慎被雨水淋湿,应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擦干身体,避免着凉感冒。此外,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第三,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用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受潮、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听音乐、看书、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