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1日讯11日,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武汉光谷创新天地商业公园正式开业。这一创新业态的出现,标志着武汉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和工厂正式走向开放市场,开启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与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人形机器人在7S店前表演跳舞。
开业当天,店内人头攒动,科技感十足。湖北自主研发的“劳动者”“远游”“神农”“光子”等全系列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涵盖工业制造、文旅导览、康养护理、特种作业等十余个应用场景。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形机器人的现场表演环节,它们灵活地敲击鼓面,随着音乐节奏起舞,充分展现了湖北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和精准操作方面的技术实力。

人形机器人在7S店前灵活地击鼓。
这家7S店由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创新性地提出“7S”服务模式,即整合销售、配件、服务、信息反馈、解决方案、产品展示和培训七大功能,构建完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所有产品均来自湖北本地产业链,顾客在店内不仅能现场购买,还能定制功能、申请金融支持,享受一站式服务。
记者现场观察到,店内产品价格区间覆盖广泛,从19.9元的机甲对战体验到70万元的高端人形机器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光谷东智研发的“光子H1”人形机器人标价55万元起,这款机器人曾在2025年8月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夺得首金。

7S店内展出各种型号的人形机器人。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李正祥介绍,7S店的核心特色在于构建了完整的产业服务生态。在配件区,芯片、减速器、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全部来自湖北本地供应链,确保配件的适配性与可靠性。售后服务区提供专业检修咨询和年度巡检套餐,培训区则开设从操作员培训到维修技师认证的全系列课程。
“这是全国首家开进商圈的人形机器人7S店,旨在打造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展示推广平台。”李正祥表示,该店不仅推动本土机器人走向全国,更希望通过直接了解公众需求,反哺研发,实现实验室科研与产业化落地的深度融合。

店内,人形机器人进行足球对抗。
据悉,今年6月正式运营的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研发平台,为机器人提供23个高仿真训练场景。目前,光谷已汇聚10位机器人领域院士、5家整机企业及近20家核心供应链企业,实现覆盖“大脑”“小脑”“肢体”和“感知”的31类关键零部件全布局。其中,华威科的电子皮肤、元生创新的惯性传感器等关键产品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
2025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行业报告预测,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2.3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50%。“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非常快,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的推进速度超出预期。未来不仅要进入工厂,还要进入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李正祥坦言,人形机器人要真正进入家庭,还需要5到8年的技术积累和完善。

人形机器人充当了售货员的角色。
今年以来,光谷人形机器人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示技术实力。在央视《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中,光谷机器人“小智”与专业咖啡师同台竞技。在即将举行的光谷马拉松上,本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光子”和“小鄂哥”将在赛道旁为选手助威,并在终点为幸运跑者挂上奖牌。
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从专业领域到日常生活,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武汉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光子开启,未来已来”,恰如店铺前的醒目标语,在武汉,未来已不再是遥远的想象,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长江日报记者李琴 覃柳玮 通讯员吴非 刘雨佳 摄影:记者何晓刚)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