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施工现场,项目专员与施工方讨论着优化建设方案;忙碌的生产车间,党建指导员逐条为企业解读最新申报政策;静谧的社区广场,楼栋长仔细记录、整理独居老人的购药需求……如今,新港园区青年干部的身影,如星火般散落在项目攻坚、企业服务、社区治理的脉络深处。
这抹流动的风景线,正是新港园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干部“沉下去”实践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新港园区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创新实施《新港园区干部“学本领、强羽翼、提能力、促成长”锻炼行动方案》,选派10名干部下沉项目一线、25名干部下沉企业一线、24名干部下沉基层治理一线,推动干部能力与园区发展同频共振。
深入项目现场
以“攻坚之火”炼就执行硬功
“周末跑工地,问题不过夜!”项目专员、新港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灿的笔记本扉页上,这句自勉语格外醒目。作为企业成长的“贴身专员”,他亲历了园区众多项目从规划图纸到厂房封顶的全过程,用地审批、环评验收等堵点难题在一次次深夜协调会后迎刃而解。
项目专员在项目现场走访
在“红旗项目”“蜗牛项目”动态评比的激励下,下沉干部深度融入“班子包保重点项目、副科级干部包保子项目”体系。项目推进期间,10名像陈灿一样熟悉经济、规划、建设的选派干部担任“项目专员”,直接进驻弘盛铜业、湖北优科等49个重点项目现场,扎根工地。通过“周末跑工地”、“项目面对面”等方式,零距离了解项目进度,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点对点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园区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期间,累计梳理并解决项目推进难题62个。
今年1—8月,园区进出口额达256.5亿元,同比增长70%,排名全市第一;综保区进出口额93.32亿元,排名全省第三、全国第84位。亮眼数据背后,是园区干部们在项目一线比进度、比质量、比服务的实干身影,是用“钉钉子”精神啃下的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下沉干部的加入,有效打通了项目建设堵点,为推动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新港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肖潇这样评价。与此同时,在下沉过程中,青年干部的服务意识、协调能力、复杂问题破解能力显著提升,逐步成长为推动园区建设、项目落地见效的“生力军”。
扎根企业车间
以“党建之钥”打开服务新局
“周指导,这个技改补贴政策我们始终摸不准申报方向,能再给我们讲讲吗?”黄石秦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企业负责人的语气中满是焦急。
党建指导员到企业参加联合支部党员大会
作为企业发展的“红色纽带”,党建指导员、新港园区团工委副书记周宝卿带着“五个一”任务来到企业一线,不仅指导企业规范党建工作,更成了政策对接的“贴心人”。得知企业对政策申报一头雾水,周宝卿当天协调园区经发局派人上门解读,手把手帮企业梳理材料,最终成功争取到优惠政策支持。
在“摸清底数、精准服务”的要求下,25名像周宝卿一样的年轻干部,分别进驻辖区25家重点非公企业,严格落实“六个清楚”工作要求,摸清经营运行、职工队伍等底数,指导建立党组织、工会等群团组织,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同时聚焦企业痛点,通过“一个难题、一套方案”攻坚机制,整合资源解决政策落地、人才引进等难题。
如今,党建指导员们深入车间一线摸实情、解难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用专业服务架起“连心桥”,让“专业服务力”在政企互动中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企业在党建赋能下焕发新机。
“通过党建指导员这一关键载体,既让干部在服务企业中锤炼了政策运用、统筹协调、专业服务能力,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实际难题,进一步优化了园区营商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新港园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组织部)部长刘跃满说。
下沉基层一线
以“为民之心”织密治理网络
“您别急,这事我都记在台账上了。”楼栋长、新港园区韦源口镇党委委员明椿林的民情台账已写满大半本。作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明椿林带着“八个一”工作要求扎根基层一线,挨家挨户走访登记,把居民的需求记在本上、放在心上。
楼栋长穿梭于楼栋间为居民讲解政策
在“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的目标引领下,园区下沉干部化身“楼栋长”“网格长”,深度参与基层治理。24名乡镇年轻干部转变身份,成为“楼栋长”“网格长”,深入村(居),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意收集员、矛盾调解员、便民服务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问题。
“在直面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也得到提升,不仅让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让自己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明椿林说。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进一步畅通,既让居民在更精细化服务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也推动形成了“干部成长赋能基层发展、基层发展助力干部成才”的良性循环。
“将项目工地、企业车间、社区网格打造成锤炼干部的‘大熔炉’与‘练兵场’,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让干部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补短板、强本领、提效能。”刘跃满表示,下一步,新港园区将持续深化干部下沉机制,实现“下沉历练+反哺提升”的双向共赢,以“干部能力之变”引领“五港建设之变”,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鲁冰儿 通讯员 李成)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