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通讯员 王树垚)在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检察院,一群青年检察官助理正围绕一起邻里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展开热烈讨论。近年来,该院将“选、育、管、用、爱”贯穿青年检察官助理培养全链条,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富有朝气的青年检察人才脱颖而出。
讲堂提素能 实战砺尖兵
“我们要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在“青年干警读书班”微课堂上,荣获2024年十堰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和“优秀文书奖”的张娟娟分享办案心得。她参与办理跨区域诈骗案件,从提前介入到出庭公诉,均出色完成任务。
三年来,该院多名青年检察官助理获评省、市“业务能手”。紧扣实战需求,组织主题教育学习28场、支部学习113次,开设“郧检大讲堂”,开展22项业务专项培训,组织模拟庭审、公诉人竞赛等实战练兵5场,勘查演练和庭审观摩7次。落实“导师制”,为青年干警定制“一对一”成长服务。在导师指导下,助理王鑫鑫应用大数据发现22条有效线索,服务办案智能化能力显著提升。三年来,青年助理办案量同比提升40%,1人获“全市优秀公诉人”,3人获评“业务质效先进个人”。
笔耕研理论 一线验真知
检察官助理杨贵钧是院里的“调研新秀”,两年间8篇理论文章被《湖北检察》等省级以上刊物采用,并获省级法学会奖项。作为2025年度“十堰市行政检察业务能手”,他将理论融入实践,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中准确把握审查要点,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案件获评“十堰市优秀审查逮捕案例”。
“办案输出靠理论学习支撑。”杨贵钧在“耕郧·成长分享会”上说。该院推行“小组分享学+支部集中学”机制,开展学习研讨140余场,实现“理论+实践”培训全覆盖。青年助理围绕社会治理、人工智能、乡村法治等领域撰写调研文章97篇,44篇被《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收录,20篇被湖北法学会等采用。宣传稿件在国家级报刊发表27篇,各级媒体累计转发1876篇次。
办案守平安 普法铸信仰
“孩子们需要能走进心里的故事。”未检助理孙婧熠在2025年市院“服务支点·建功有我”故事讲述汇中获二等奖,此前已在全市未检业务竞赛中获评“业务能手”。
作为“阳光未来”法治宣讲团成员,她和林莹等在开学季赴各学校巡回宣讲,开展“法治第一课”,推进“法治进校园”常态化。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宣讲60余场,以温情司法守护青春。
青年助理周卉锦讲述的《村民的红手印》在湖北省“新时代检察故事汇”中获评“优秀检察办案故事”。她凭借双语能力获湖北省检察机关英语能力比赛一等奖。“检察文化让我读懂检察的冷峻与温情,”她说,“我们是在为民众树立法治信仰。”
该院以邻里纠纷案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坎》,播放转发达30余万次,获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新媒体作品奖”。青年干警自编自演情景剧《司法为民敏于行》下乡巡演28场,普法效果显著。
滴灌育人才 用心结硕果
郧阳区人民检察院构建“日常督察+专项督办+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管理体系,考核结果与绩效、评优、晋升挂钩。三年来,选任7名助理晋升员额检察官,3人晋升四级检察官助理,3名新助理赴纪委、法院跟岗实训。
“单位帮我申请了公租房,再也不用来回奔波。”新录用助理的话道出归属感。院领导围绕办案、职业规划、生活困难开展谈心谈话80余人次,助力青年安心安业。依托“文润检心”文化品牌,组织朗读、书法等活动20余场,组建志愿服务队、宣讲团,开展“送春联下乡”30余场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郧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深耕细作的韧劲,培育一批又一批青年检察官助理不断成长,在播种与收获中,写就青年力量与服务支点建设、检察事业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