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 山水生金——十堰以文化场景革新重塑假日经济新范式

时间:2025-10-08 19:51 来源:十堰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武当山下,一场从“过境打卡”到“深度栖居”的文旅变革正在上演。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十堰通过文化场景的创新与再造,成功将游客的脚步与心扉留在仙山秀水之间,交出了一份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节日期间,十堰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4.3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62%,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旅游消费的双提升。

文化焕新:千年文脉“活”起来

今年黄金周,十堰将沉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沉浸的鲜活场景,让千年文脉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

作为十堰文旅的“金字招牌”,武当山推出的“武当一梦”沉浸式体验园区成为最大亮点。园区内,《仙界迎宾》《太极威灵》等巡游演艺轮番上演,《一梦江湖》全域沉浸式剧本游中,古装NPC带领游客“集宝炼丹”,“修真文创”如萌趣灵药玩偶等成为抢手货。

非遗技艺也在互动中焕发新生。武当山玉虚街上,武术展演、华服走秀与宫观道乐交相辉映;竹山县女娲广场的高腔《柜中缘》、绿松石雕刻,竹溪关垭楚长城的剪纸与山二黄戏曲,郧阳博物馆的“郧县人”研学课程,以及郧西县深挖“七夕文化”在天河乞巧坊开展的巧手捏制花馍活动,都让古老技艺在年轻群体中重获认同。

城区文化氛围同样浓郁。十堰市群艺馆推出“盛世华彩·艺传荣光”庆国庆展览,展出美术、书法、奇石、盆景等200余件作品;市美术馆“丹心护碧水·绚彩绘车城”水彩作品展汇聚220余幅佳作;市图书馆则通过线下图书展、电影展与线上阅读嘉年华、知识竞答等形式,构建起立体文化空间。茅箭区的中秋诗月雅集以“诗”为魂、以“月”为媒,汉服体验、玉兔花灯吸引众多市民参与;郧阳区龙韵村的“万人红歌会”更是将现场化为一片红色海洋。

县域文化亦各展风采。竹山县举行荆楚“四季村晚”省级示范展示暨《遇见竹山》情景剧首演;竹溪县推出“民艺绽芳华·百姓大联欢”群众文艺展演;丹江口市则以“国旗背景墙”和无人机飞国旗表演,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

美食飘香:舌尖滋味“勾”人心

“食”是旅游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十堰将地方美食与文化叙事深度融合,让游客在味蕾的享受中,读懂一座城市的故事。

竹溪蒸盆作为省级非遗美食,已十次登上央视舞台。今年黄金周,其在武陵不夜城、夯土小镇等场所再度成为焦点,“竹溪味道”成为游客必打卡的味觉记忆。

丹江口翘嘴鲌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假日餐桌的“明星”。均州老街“均州小吃季”汇聚地方特色,游客在品尝鲜美鱼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南水北调源头的生态魅力。

房县黄酒则以其千年非遗技艺吸引游客参与酿造体验与品鉴比赛。在西关印象景区,酒香氤氲中,游客不仅能品酒,更能读懂黄酒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郧西县深耕“七夕文化”,在七夕天街推出“北街寻情记”主题美食集市。御品羊汤、烤羊排、羊肉串等马头羊肉系列菜品成为爆款。游客在品尝地道羊肉的同时,还可体验乞巧花馍DIY、手工织布等非遗项目,品味“舌尖上的乞巧文化”。

此外,茅箭区大川镇“豆腐+”主题市集重现古法制作,搭配音乐演出与农特产展销。丹江口武当大明峰脚下的《酒韵江湖行》主题活动,让游客沿徒步路线品尝自酿佳酿,陶罐药膳鸡尾酒搭配核桃酥饼,形成独特的味觉体验。

全域畅游:山水城乡“连”起来

今年黄金周,十堰全域旅游格局进一步巩固,“快旅慢游”成为常态。武当山“上山赏景、下山夜游”模式日益成熟,数字客厅沉浸式影院、快乐谷新增游乐项目、太和书院乐队演出等,显著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夜游经济成为全域旅游新增长点。郧阳区武当不夜城每30分钟一场互动演艺,川剧变脸、非遗火壶表演轮番登场;竹溪县武陵不夜城推出“武陵谍影”NPC剧游、国际超模走秀;房县西关印象的《烽火土城门》情景剧,游客可直接参与“战斗”;丹江口“均州码头·水都花月夜”通过古风提灯巡游等项目,让水都夜色魅力四射。

县域旅游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郧西县龙潭河景区以“西游取经”角色互动搭配飞瀑流泉,家庭游占比超60%;房县西关印象《茶马古道奇妙游》让游客手持文牒穿越古今,野人谷实景剧《野人谷的传说》推动景区收入增长22%;丹江口大坝开闸泄洪,磅礴水龙自百米高坝奔腾而下,烟雨朦胧中,坝区游客络绎不绝。

“文旅+”解锁花样玩法。奥体中心承办省青少年游泳冠军赛,赛事间隙穿插武当武术表演,实现“文旅+观赛”融合;郧阳区引入MR/VR体验项目,武当数字客厅推出优惠套票,以科技赋能文化体验;竹溪开通免费夜游巴士串联核心夜景,有效提升游客出行便利。

住宿市场同样火爆。截至10月8日,十堰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达87.16%。核心景区周边住宿资源紧张,武当山特区民宿预订热度持续居高,城区酒店自9月中旬便迎来预订高峰。

服务暖心:精细保障“安”人心

优质服务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十堰以精细化、智慧化服务,为游客营造安心、舒心、暖心的旅游环境。

节前,十堰以“惠游十堰 乐享双节”为主题,统筹全域资源,推出100余项、近400场次文旅体惠民活动;节日期间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便民措施覆盖全域。100家景区、酒店、民宿推出假日优惠,开放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停车场,累计提供免费泊位近9000个,各县市区同步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有效缓解假日“停车难”问题;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政策;外来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纠正、不处罚”,首次违停“只劝离、不处罚”,彰显城市温度。

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文旅志愿服务队与“票根经济”福利兑换点遍布景区,24小时服务热线全天响应;武当山“小红帽”温情守护,救援登山游客,“智慧服务”成暖心标签,竹溪上新免费夜游观光巴士,“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在高速路口、景区提供全流程帮扶;丹江口市开辟应急住宿点,妥善处置游客住宿难题。

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所写:“这里不仅有仙山秀水,更有触手可及的生活烟火与文化温度——十堰,值得一来再来。”

这个黄金周,十堰用文化激活旅游内涵,用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全域协同、全要素发力,不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假日经济答卷,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场景驱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十堰将继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更多人在山水之间,遇见历史、感知当下、畅想未来。(记者 闵波)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