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魏俊 何旭)促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十堰通过优化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加速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消费中心城市,以消费提质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积极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市民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有力带动相关领域消费。最近一段时间,城区各大楼盘里,看房购房的市民日益增多,其中不乏外地来堰群体。市民袁先生的老家在老河口市,他到十堰工作了几年,觉得这里比较宜居,于是就选择购房安家。
楼盘销售经理薛添鹤介绍,他们项目也受到周边城市客群的青睐,武汉、西安、襄阳以及陕西省白河等地的购买群体占比5%左右。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2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
除了住房消费,汽车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我市汽车消费持续火爆。市民吴女士说,店铺优惠叠加厂家优惠,让她觉得现在购车很划算。
亨运汽车东风自主乘用车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冰介绍,截至目前,该店的销量超1300余台,同比2024年增幅达10%,其中,县域销量占了总销量的三成。
今年以来,我市共有7230人已经拿到或即将拿到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超过7855万元。
如果说住房和汽车代表的是大宗消费“硬实力”,我市在特色消费领域的“软实力”同样表现不俗。在有着“世界绿松石之都”美誉的竹山县,每天都有许多外地消费者慕名而来。游客李女士花费10万元在竹山竞拍到了心仪的原石,她觉得竹山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竹山县松石小镇,已聚集经营户1100多家,除了接待线下消费,他们还通过直播电商、线上拍卖等方式,将绿松石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竹山县百川珠宝公司总经理焦申鸣介绍,竹山是绿松石源头产地,资源丰富,而且当地的营商环境也非常好,政策支持力度大。
从“住”与“行”的刚性需求,延伸到“购”与“游”的特色体验,我市正持续推动消费载体提升与场景创新。今年全市已举办各类促销活动200余场次,五堰香港街片区改造正加快推进,十堰也成为全国38个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之一。
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欢欢介绍,在消费载体方面,推进老城商圈改造升级,打造环球港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在汽车消费方面,依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优势,支持新能源汽车等企业拓展市场;针对绿松石特色资源,建设绿松石交易中心等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夜间经济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武当一梦、房县西关街、武当不夜城、武陵不夜城等夜演、夜游、夜购、夜展活动内涵,满足人民群众对大健康、新文旅、泛娱乐等领域新的需求。目前,我市已有多个街区入选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和示范步行街。
陈欢欢介绍,截至目前,我市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7家,省级示范步行街2条、省级特色商业街4条,区域消费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从街区到景区,从市井烟火到山水人文,十堰的消费吸引力不断向外延伸。依托“仙山、碧水、汽车城”三张名片,丰富多彩的供应链对接活动、会展经济、文旅融合等,以及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十堰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消费辐射能力,朝着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目标奋力迈进。
陈欢欢介绍,西十高铁开通后将进一步打通我市与武汉、西安等城市的快速通道,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推动我市更好承载周边消费需求,加上生态优势带来的居住、消费潜力,为吸引陕豫渝等地消费者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局将科学编制商务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放大“三张名片”效应,细化促消费配套举措,优化消费服务,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十堰商务力量。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