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城管执法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聚焦城市治理现代化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强担当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城管力量。”9月20日,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庆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夯实安全根基,筑牢燃气安全防线。研究制订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十项机制”,建立市、区、燃气企业、参建单位“四级联防体系”,动态锁定全市在建涉燃项目,按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旁站监督。明确涉燃施工现场“五到位”(施工围挡到位、保护协议到位、技术交底到位、人工探挖到位、现场旁站到位)刚性要求,有效管控施工破坏燃气管道风险。深化特许经营专项整治,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加快推进燃气老旧管道更新改造项目,城区2022—2023年改造项目15.76万户主体工程已完工,2024年加装安全装置项目已完成7.5万户。督促企业全面排查燃气安全隐患,累计检查城区居民用户25.986万户。强化智慧监管,开展城市生命线省市县一体化建设,全市16家燃气企业2148个燃气监测点位数据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
深化垃圾治理,提升城市洁净水平。建立垃圾治理“七项机制”,集中清理各类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先后暗访抽查各县市区点位290余处,督促整改问题183个,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启动《十堰市餐厨垃圾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工作,排查2000余家餐饮商户签约情况,新增签约300家,日均收运量增加近4吨,覆盖率提升15%。推进《十堰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纳入年度政府规章立法计划,推行建筑垃圾“全流程审批备案+跨部门监管”模式,运用“无人机巡控+地面核查+末端溯源”技术手段,严查排放、运输、消纳三大环节及重点区域违法违规行为。编制《中心城区渣土消纳场专项规划(2025—2050年)》,完成中心城区25年渣土消纳经营权整体转让,构建渣土消纳场“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市场配置”新型管理模式。
精细市容管理,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建立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调与指挥调度职能。起草《十堰市中心城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配套制定“四员上路”工作制度及6大类43项负面清单,推行差异化、清单化管理,核心区域实施“双人双岗”巡查,重点区域增配巡查力量,提升管理精度。充分发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网统管”效能,制订《十堰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立案、处置、结案、评价规范》,健全问题交办、闭环处置机制,今年以来,通过平台累计交办并完成整治城市管理问题14174个。上线“文明十堰随手拍”微信小程序,联动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共管共享格局。搭建跨部门、跨层级“案件移交管理系统”,线索中转时效提升50%。加快推进“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累计接入停车场422个、停车泊位20.4万个,年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703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制订《十堰市中心城区防范治理新增违法建设“七项”机制》,坚决从源头杜绝新增违建。精细市政设施管养维护,加强道桥涵隧病害巡查,对安全隐患进行“即修即补”。更新一批高标准窨井盖,完成大岭路示范段人行道升级改造,“一点一策”治理城区易涝点8处。联合四部门印发《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推进紫霄公园建设及堰马赛道景观提升工程,开展“花开车城”专项行动,打造“4路1园”高品质绿化景观示范段,适儿化改造多处公园游园,切实增加市民绿色福祉。
优化公共服务,增强市民获得感。全力保障城市供水,积极推进市城东水厂项目建设,一期一阶段5万吨及连接重庆路、天津路配水管网已建成,并启动厂内供水调试;制订供水“转改直”实施方案,计划年底前试点实施一批转供水改造;压实水企水质日检制度,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城区6个水厂出水43项指标、管道水20项指标进行三轮检测,供水水质整体情况良好。扎实开展供暖保障行动,系统实施“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改供热管网隐患;编制《十堰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24—2035年)》,科学布局15座分布式能源站,其中3座将于年底前建成投运。
锻造过硬队伍,提升履职效能。制订干部能力作风提升方案,明确政治能力、成事本领、工作标准、落实效率等四方面目标任务,划定干部职工负面清单和行为规范。举办“城管业务大讲堂”160余场、“服务支点青年干部大讨论”80余场,开展演练比武60余场,选树“城管工匠”等先进典型,建立帮带机制,深化清廉城管建设,全力锻造懂城市、会管理、能战斗、敢担当的城管队伍。
刘庆海表示,市城管执法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颜值,以铁军担当守护民生温度。(记者 刘俊兰璐)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