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朱君龙 通讯员 方金柱)秋季是野蜂回巢的季节,此时它们的攻击性极强,蜂蜇伤高发。近期,市西苑医院接诊多例被蜂蜇伤的患者。田间劳作和户外活动时,如何防蜇伤?今天推出《医防融合话健康》第17期:秋季谨防蜂险威胁,由市西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陈铭澜介绍如何预防蜂蜇伤和蜇伤后的紧急处理。
认清“蜂”险:胡蜂毒性强 严重可致命
陈铭澜介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是常见的野蜂类型,体型大、毒性强。对人类有心无心的惊扰异常敏感,攻击性很强。被胡蜂蜇后,局部可出现疼痛、红肿、丘疹及红斑,严重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避免被蜂蜇伤?陈铭澜提醒,一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选择浅色衣服。二是远离蜂巢,户外发现马蜂窝,无论蜂巢大小,都应立即绕道离开,不要好奇靠近观察、拍照,更不要因贪吃蜂蛹而冒险 “捅马蜂窝”,避免触发蜂群的群体性攻击。三是冷静处理,发现有马蜂从身边飞过,应保持冷静,站立不动,马蜂通常会自行飞离。切记不要拍打或奔跑,以免引起蜂群攻击。当蜂群攻击平息后,再缓慢离开现场。务必谨记,任何试图反击的行为都可能激怒更多的胡蜂,引发更猛烈的攻击。
应对“蜂”险:分清蜂种,科学施救
一旦不幸被蜂蜇伤,现场急救的及时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且胡蜂与蜜蜂的蜇伤处理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需注意区分。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张,将患肢制动以减缓毒素的扩散。在必要时,可以对患处进行冷敷,既能减轻疼痛,又能抑制毒素扩散。其次,冲洗伤口,分蜂种选择中和液。胡蜂毒素呈弱碱性,需先用流动的清水,如矿泉水、溪水,持续冲洗伤口 10-15 分钟,去除残留毒素;冲洗后可用食醋、柠檬汁等弱酸性液体湿敷伤口,用纱布蘸取液体敷在伤口处,每次 10 分钟,通过酸碱中和减轻毒素刺激。
蜜蜂毒素呈弱酸性,冲洗后需改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弱碱性液体湿敷伤口,中和毒素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蜜蜂蜇人后会留下毒刺,需先用镊子或指甲轻轻挑出毒刺,再进行冲洗,避免挤压伤口导致毒素进一步注入。
最后是警惕重症信号,及时就医是关键。蜇伤后不要掉以轻心,需在家或户外原地观察至少30分钟,密切关注身体变化。一旦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头痛、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手脚冰凉、血尿等情况发生,立刻前往就近医院,以免耽误。
轻微症状者可能仅感觉局部肿胀、发热、灼热和疼痛,处理后通常可在数日内自行恢复。陈铭澜提醒,对于症状严重或对蜂毒过敏的患者,可能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多处被蜇伤,以及头部等特殊部位蜇伤,都应立即拨打120,并尽快送医救治。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