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故事告诉你,湖北的支点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时间:2025-08-11 19:40 来源:长江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8月6日,湖北省委召开十二届十次全会,重点聚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一主题。会上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担当作为的意见》,通过健全制度机制的形式,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动力。它释放出鲜明的信号:一方面,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同时,也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湖北的支点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如何让干部在湖北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5位湖北干部的一线担当故事,正生动诠释着“支点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魏能亚:

项目秘书的担当是

“今天事今天毕”

89de8d0f73e9c6d003e902600174cf14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对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项目建设这场大考中,孝感广大干部凭着每天签约3个、开工2个、投产1个亿元项目的“321精神”加速奔跑。

速度的背后,是招商和服务团队“想在前、干在先”的硬功夫。了解到企业有投资意向,服务专班迅速行动:连夜筛选出3处可“拎包入住”的厂房,首次洽谈就拿出成熟可行的全周期服务计划……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项目秘书,形成一种习惯了。”孝感首衡城工程总经理吴天伟介绍道。什么是项目秘书?为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孝南区选拔了数百名项目秘书,帮助企业办理“五证”,过去120天的审批流程,如今24小时内高效办结。

“从签约到建设,我们全程提供服务,能今天做完的事情,绝不等到明天,应该是我们做好事情等着企业,而不是企业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企业服务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如今,年近六旬的老党员魏能亚每天都奔波在各大项目现场,带来全方位服务保障。

王志超:

以“学谋干”的精神

闯出临空经济新天地

e6cf284e7f22cd97d92838e2bbff8bdc

三年前,对于刚刚调任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招商专班负责人王志超来说,“临空经济”还只是文件里的陌生名词;三年后,他和他的团队从招商“拓荒者”,以“学谋干”的精神,成功闯出临空经济新天地。

“调任临空就是一次彻底的‘归零’和‘开拓’的开始,背上双肩包那刻我成了拓荒者。”王志超回忆说,招商先要懂行,当时每天他都在啃国际货运案例、画产业链图谱、对着卫星图找地块。

就在前两天,王志超和团队成员们一起敲定了东航冷链第三方建设三文鱼工厂的事情。“干部素质提升年的核心是“学、谋、干”,通过学习,不断地开拓我们的招商思维,破解惯性招商。”王志超介绍,东航冷链项目就是“谋”出来的典型,他们深度分析花湖机场进口数据、货源结构、全球市场,发现三文鱼等高价值生鲜“过而不留”,从数据洞察到精准招商,再到打造“三文鱼跨境闭环”,从一个服务者起步开拓新领域,临空经济区也从一张蓝图开拓为现实枢纽。“我们都在成长,而开拓永不止步。”

王志超的双肩包,背起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当代干部永不停歇的开拓精神。

李立:

边学边干、边干边谋

5cb492539b47ffe4fae7a0114c2d9c02

当人工智能以日新月异、分新秒异的速度颠覆传统规划逻辑,干部们也在以“不学习就是最大风险”的清醒认知逐浪潮头。

“每一次推开企业的门,我们迎面而来的都是企业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工智能因为发展太快了,一个产业规划可能只能管90天,不发展就是最大的风险,对我们干部来说,不学习,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很多人来我办公室都说我桌子很乱,但是武汉市一千多家人工智能企业都在我们心中,是很清晰的,这个是永远不会乱的。”武汉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副处长李立跳出案头、扎进一线,始终保持着学生般的求知心态,每日追踪前沿技术。如今,李立和他的同事们每天上班基本上很少在局里坐着,一群专业、懂企业、懂技术的干部每天都和企业陪跑,每一次去企业都会超时严重。

目前,武汉市孵化出500多个AI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眼下,武汉正在谋划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我们现在的做法也是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就像这次全会上提到的,不仅是要撬动中部,还要服务全国,能向全国来输出武汉市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能力。”从技术idea到成果转化全程陪跑,李立化身“企业娘家人”,直击企业落地痛点,首创“政府发榜+企业揭榜”机制,更以前瞻视野谋划人工智能产业前沿,用“边学边干、边干边谋”的担当姿态,书写着服务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武汉实践。

王金初:

农民的小事在我心里就是大事

8e6734b43b215943e64e41a0e084cadd

“农民的小事,就是支部书记心里的大事。”在黄冈市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村支书王金初用行动诠释着“为民”二字最朴实的含义。

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矛盾,还是农产品滞销的困境,王金初都视为必须解决的“头等任务”,甘当村民随叫随到的“主心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驱动她不断突破自我:从解决村里的基础建设,到敏锐拥抱时代浪潮,当下,她正带领村里年轻干部“五朵金花”勇闯直播间,为乡村振兴蹚出一条充满活力的新路。

“我们当村支书就是要坚持学习,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现在我利用直播解决农民东西卖不出去的问题,这个是真正乡村振兴的一个好抓手。”直播间里,快70岁的王金初和一群年轻的女村民一起正在将村里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该村的黄花基地,是王金初直播后建立起来的第一块发展基地。王金初介绍:“往后像这样的基地,我们发展得要更多,我们现在4个村合并起来,我们的产业要扩大,要让大家增收,大家相信我能帮他们干实事,这一份信任这是钱买不来的。”

朱驰:

永攀科技创新高峰

b69c759c8a02fef8f56c526c5996eb13

在华工激光的生产车间,三维五轴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朱驰正凝视着即将发往欧洲的设备。XYZ三个直线轴与AC两个旋转轴构成的核心技术,承载着他和团队七年攻坚的心血。

2017年前,三维五轴激光机床一直被国外垄断。2017年,国内首台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问世。“我们用7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企业30年走过的技术发展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朱驰介绍说,当时临危受命,没有任何图纸参考,核心部件国外是严格保密的,一切只能从零开始,记得做第一版的时候大家连续加了三个月班,实验、失败、修改、再实验……苦心人,天不负。如今,全国70%的三维五轴激光机床都是由湖北制造。

从“一无所有”的技术空白,到突破国外核心部件封锁,朱驰和团队在无数个深夜的会议中追赶进度、精益求精,只为将加工时间压缩到105秒。这些远销意大利、匈牙利、加拿大的装备,不仅是打破垄断的利器,更凝结着他口中“跨越赶超”的信念。

今年4月,全球首台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设备发布。朱驰表示:“这台设备推出以后,我们实际上就从跟跑到了领跑的阶段。但是我们‘中国智造’的脚步不会停下。我们将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研发中,继续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跨越赶超、勇创一流的责任担当,永攀科技创新高峰。”

在朱驰眼中,每台设备都承载着“勇创一流”的责任担当,而这正是中国制造持续突破、迈向高峰的动力源泉。

记者:徐瑗 向秀 尚大原 金若晗 杨旭珲 刘璐 向昊 秦婧 庞栋 刘巧路 陈凯歌 罗浩洋 全晟 李慕文 朱哲鋆 彭瀚

编辑:张文杰

通讯员:李哲文 项梦莹

美编:蒋艳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