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时间:2025-07-19 20:54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 十堰扎实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和管理,提升项目扶持质效,把村集体、村民联结在产业链上,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7月19日(18)

当前正是大棚蔬菜大量上市期,在房县化龙堰镇汤峪河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刚摘下的线椒、豇豆,马上发往周边市场。附近村民还能在农闲时来这里做零工,年收入也有近1万元。

汤峪河村蔬菜大棚基地是今年房县实施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在项目资金的扶持下,村里建起了10个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 ,旺季时,每天可出售蔬菜1万多斤。

7月19日

房县化龙堰镇汤峪河村村干部张明春介绍,大棚建好后,村里将大棚出租给市场主体,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群众还能收到流转土地的租金和基地务工的薪金。

7月19日(9)

蔬菜基地现场负责人周立典介绍,基地有10多个固定工人,忙时一天最多能招募40多个工人,每天工资100元,今年仅工资就发放20多万元。

除了蔬菜,化龙堰镇还有发展起水果、药材、糯稻等产业。

7月19日(8)

房县化龙堰镇党委书记阮鹏飞表示,每年全镇30多家市场主体为群众发放薪金、租金共计1800余万元,提供稳定务工岗位600余个,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循环经济铺就致富路。竹溪县蒋家堰镇颜家街村通过水产养殖与中药材种植联动发展,让村民流转土地获得稳定租金,加上务工报酬,年人均增收稳稳超过6000元。

7月19日(14)

竹溪县蒋家堰镇颜家街村村民颜学金说,产业给他们带来了就业便利,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照看自己的庄稼,对产业发展很满意。

7月19日(19)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鱼粪污染治理势在必行。村里与企业共同规划“养殖+种植”循环模式,流转180亩土地发展覆盆子种植,既用鱼粪作为有机肥料滋养药材,又为村民新增务工岗位,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7月19日(16)

竹溪县渔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金介绍,他们流转土地180亩,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开始采摘,主要是收叶子,三年后成熟了可以果子和叶子双效益,能带动100人全年10个月的就业。

7月19日(17)

竹溪县蒋家堰镇颜家街村党支部书记李俊说,覆盆子药材种植基地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非常大的产业基地,村民每年务工收入不低于6000元。

为扎实做好今年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管理工作,全市各地分类推动项目规范实施,协调财政部门根据实施进度及时办理资金拨付并加强资产管理,发挥衔接资金效益,提升扶持质效。在村集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下,村庄环境持续改善,村民收入稳步提升。

(全媒体记者 张欣 通讯员 刘根树 陈迪隆 房县融媒记者 代世旭 竹溪融媒记者 李遥)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