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开展以来
仙桃市坚持开门教育
主动领办民生实事
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以动真碰硬的整改力度
用心用情的服务温度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基层落地生根
让群众真切感受到
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01
畅通“快行慢游”交通路网
7月8日,站在汉南河凤凰桥头眺望,两岸道路提升改造施工现场,和蒸腾的暑气一样火热。
只见北岸雨污分流管网铺设正酣,新修一条近千米的道路连接仙下河西桥,南岸拉通一条百米长的“断头路”连通麦芽厂宿舍,曾经的路难行旧貌在机械轰鸣中逐步焕发新颜。
仙下河是贯通老城区的一条护城河,此前,汉南河凤凰桥至仙下河西桥沿河“断头路”未能贯通。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推进仙下河生态修复工程,着力解决周边400多户居民出行难题。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干河街道上门入户征集居民意见,有序推进工程范围内房屋拆迁,启动道路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梁飞介绍,地下工程重点整治雨污排水管网,将污水收集接入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地上工程除了修建7米宽、近千米长的行车道,两侧还规划设计绿化带和滨河绿道,让居民有休闲漫步好去处。
看着家门口一天一个样,附近居民陈宇露出笑容:“以前买菜要绕一大圈才能到西桥菜市场,路修通后生活出行更方便。”
梁飞介绍,目前,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60%,待路面养护完工后将进行刷黑,预计九月底通车。
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市直部门坚决破除“就事论事”“畏难回避”等思想,通过举一反三、主动攻坚,全面排查群众出行“中梗阻”,贯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今年5月以来先后启动了老城区杜台中路、东堤北路等5条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畅通微循环,受益居民将达1.1万户。
从交通疏解到品质提升,一条条道路刻画幸福标尺,增进民生福祉。我市围绕滨湖新区、滨湖社区、滨江街区布局,精准聚焦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绿色慢行交通等三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城市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0.88公里,高出省级标准36%;城市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1.95公里,位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更好满足了群众“快行慢游”的出行需求。
02
多元共治纾解“停车难”
7月9日,位于沙嘴街道的仙桃市摩擦一号制动科技(仙桃)有限公司三厂区,新划线的停车位上,车辆停放井然有序,与昔日乱停乱靠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企业员工孙洪涛禁不住感叹:“厂区门口有了停车位,开车上下班更安心。”
摩擦一号公司刹车装置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前正值生产旺季,公司位于沔州大道和桃花岭大道2个厂区不同程度存在员工多、车位少、停车难问题。“高峰期有400多名员工,其中一半以上员工开私家车上班,车位明显不足。”一厂区安环部主管张全说,碰到出货高峰,难免会发生运输大货车与小车剐蹭的情况。
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市公安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认领问题,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见缝插针、合理布局,在2个厂区辅道及周边施划停车位211个,有效解决企业员工“后顾之忧”。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抓实开门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破解群众身边停车位“一位难求”这一民生痛点上持续发力,让学习教育成效可感可及。
市委、市政府每年把停车位增设纳入“五位一圈”民生实事,构建部门联动机制,高质高效推进。公安、城管、住更、资建、城投等部门同题共答,挖潜掘能,今年上半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73个,3年累计改造增设停车泊位7000个。
结合城市更新,各地综合利用城区闲置宅基地、废旧花坛等“边角料”地带,改造兼顾绿化和停车功能的微型停车场,新增一批停车位。在企业边线辅道、青年公园、杜湖公园等公园周边增设一批停车位,从“空间供给”层面减少乱停根源。
小区停车位供需不平衡,直接影响居民出行幸福指数。满庭春小区4期不少业主因停车问题劳心费神。“地下停车场进出口被路边私家车堵死,进退两难。”社区党委书记张慕蓉直言,已多次收到业主投诉。
“一边是700多个闲置的地下车位,一边是高峰期400多个停车位缺口。”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秩序中队指导员杨文雄说,通过与社区、物业和业主会商,他们精准掌握停车需求与现有资源的矛盾所在,推出科学增设道路停车位、盘活地下存量停车资源、规范停车位管理等有效举措,有效缓解了居民日常停车需求。
纾解停车难,光靠增加绝对数量还不够,还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让有限停车位“活”起来。
针对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返乡车辆骤然增多的实际,我市连续多年推出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路面停车泊位免费开放活动,让市民、游客共享现有停车资源。市公安局针对学校、商圈、公园、医院等所需短时停车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综合运用“限时停车、即停即走、夜间停车”等管理模式,合理设置潮汐车位、即停即走通道等临时停车区域。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推出便民举措,对无严重妨碍交通、非禁停区域、车主配合的轻微违停“免罚”。
市城发投集团公司开发仙桃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立全市停车路内路外一张网,提高公共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城区共有沔州大道、朝阳大道等17条道路3533个车位纳入平台管理。”市城发投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通过“城发投智慧停车”小程序,可查看城区道路信息及余位情况,体验寻找最近空车位,让出行更省心。
03
“把脉开方”破解物业顽疾
“小区物业开了便民驿站,收取快递方便了。楼管发取件码,不便取件的时候,还会送上门。”7月11日,现代森林国际城小区业主罗文娟在便民驿站取件时,为物业服务点赞。
位于森林国际城物业办公室的便民驿站,今年开业运营,在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探索“物业+社区生活服务”试点。武汉华夏物业项目负责人刘艳娥介绍,驿站日均处理200余件快递,通过快递存放、家政服务等增值服务,半年共创收1.3万元。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坚持开门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公示满意度评价,广泛收集居民反馈意见,以督促整改、公开曝光 、依法解聘 “三个一批”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
电动车充电难、物业服务“打折扣”、公共收益不透明、装修押金难退还……这些物业服务领域中的“老大难”问题,群众意见很大。
“以前回家充电老找不到位置,充电端口‘僧多粥少’,只能排队等候。”满庭春小区居民严军说。
物业服务事关基层治理和群众福祉。市物业管理所相关负责人李立斌介绍,通过与社区、物业、第三方公司协商选址,逐步在满庭春、新城一号等多个小区新建了8650个电动车充电端口。
阳光下晒“透明账”,让小区公共收益真正成为业主放心的“明白钱”。针对满庭春小区第一物业公共收益底数不清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小区电梯维修、消防设施维护等101万元公共收益进行公示,惠及小区业主8000余户。目前,我市已有15个小区落实公共收益业委会专用账户开设工作。“力争今年实现全市物业小区专户全覆盖。”李立斌说。
对群众投诉集中、矛盾尖锐的“硬骨头”小区,综合运用实地走访、会议调度、重点约谈等方式,实行挂牌跟踪督办。对多次整改无效、信用受损严重的,通过致函街道、依法召开业主大会予以解聘。对查处的违规典型案例加大曝光力度,新城名都小区繁鑫物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案例入选省住建厅物业集中整治第一批公开通报案例。
截至目前,全市121个物业小区74个查摆问题,已整改完成68个,完成率91.8%。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