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救助金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支持,让我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温暖,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7月9日,在老河口市酂阳街道,提起“医疗救助慈善基金”给他带来的帮助,张师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老河口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局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部署、持续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的关键进程中,始终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该局聚焦主责主业,以扎实作风和有效举措,着力构建并完善了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为基石,有机衔接乡村振兴防贫保、“襄阳惠民保”及“医疗救助慈善基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创新设立的医疗救助慈善基金,严格遵循“规范透明、精准高效”原则,在资金募集、对象筛查、救助支付等关键环节下功夫、求实效,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和资源错配,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努力以经得起检验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以“暖实力”兜牢民生底线,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多元聚力,筑牢基金“蓄水池”
激起“医疗救助慈善基金”的“源头活水”,是其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为此,老河口市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多元化资金募集机制,确保基金“池深水活”。
政企同心,线下募集显实效:老河口市红十字会主动作为,化身“爱心使者”,深入本地重点企业,通过发放情真意切的倡议书、详细报告项目进展与成效,积极争取企业界的鼎力支持。在市民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等人流密集场所,精心设置“520数字公益节”捐款指引展架,将公益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场景。
数字赋能,线上渠道拓新局:拥抱“互联网+公益”新趋势,积极与腾讯公益等头部平台合作,精心策划并开通“520数字公益节”专属募捐通道。这一举措,突破了地域限制,将老河口的慈善故事传向全国,广泛链接社会爱心涓流。
聚沙成塔,资金保障可持续:截至目前,线上募捐已汇集善款5000余元,线下企业及社会捐赠155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基金累计接收社会捐款总额已达784.05万元。这笔不断壮大的“蓄水池”,为“医疗救助慈善基金”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生命力,确保了其帮扶能力的可持续性。
精准识别,织密筛查“过滤网”
如何让宝贵的救助资源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人身上?老河口市创新机制,变“被动申请”为“主动发现”,依托大数据监测与基层网格力量,构建起高效精准的筛查识别体系。
数据跑路,动态监测无遗漏:医保部门建立大额医疗费用信息筛查反馈机制和动态工作台账,对该市参保患者个人负担费用进行常态化、精细化监测。一旦发现特殊困难人群医疗负担超过2万元,或普通居民负担超过5万元的情况,系统自动预警,确保“高费用”患者无一遗漏。2025年,系统已精准筛查出特殊人群高负担患者77人次、普通居民高负担患者117人次。
政策找人,网格服务零距离:每月初,医保部门将上月达到起付线标准的患者信息,精准推送到对应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随即化身“政策快递员”,主动上门入户,面对面宣讲慈善基金救助政策,手把手指导符合条件的群众准备申请材料,并进行初步情况核实。这一“政策主动找人”模式,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难题,让救助阳光普照每个角落。
高效联动,资金直达暖民心: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与流程优化,实现从救助申请受理、多部门联合审核、村(社区)公示到最终资金发放的闭环管理。救助金通过社保卡或银行账户直接支付到患者个人,整个流程严格控制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显著提升了救助时效性与群众获得感。
无缝归集,畅通救助“快车道”
面对困难群众多元、复杂的救助需求,老河口市整合多部门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归集,打造“无感”进入、“有感”救助的暖心通道。
多维归集,需求感知全覆盖:构建了立体化的救助需求发现网络,医保部门依托结算系统实时监测高额自付费用;民政部门定期梳理在册困难群众健康状况;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摸排因病新增困难家庭。多源头信息汇聚,确保潜在救助对象“应纳尽纳”。
联合审验,精准救助守公平:对于提出慈善救助申请的对象,由民政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包括房产、公职身份、社保缴纳等)进行全面、严谨的核对。审核通过后,医保部门依据政策精准核算救助金额,并将结果反馈至申请人所在乡镇(街道),在村(社区)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救助公平公正。
梯次减负,托底保障显大爱:“医疗救助慈善基金”精准定位,有效填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襄阳惠民保”等多重保障之后的“保障洼地”,重点化解医保目录外高额费用负担。今年以来,基金已惠及困难群众29人,发放救助金128.18万元。家住老县城村的白血病患者金金(化名)便是受益者之一,其总医疗费用高达110.33万元,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重制度”报销63.95万元后,针对剩余目录外巨额费用,“医疗救助慈善基金”及时“伸出援手”,提供30万元救助,极大缓解了这个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老河口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老河口市“医疗救助慈善基金”的探索与实践,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它通过科学拓宽源头活水、智能筑牢识别根基、高效畅通帮扶脉络,不仅有效破解了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致贫返贫难题,更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理温度。
老河口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陈冈说,这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证明,当政府之手、市场之力、社会之心同频共振,必能汇聚起抵御风险、守护安康的强大合力。老河口市以精准、高效、温暖的慈善救助实践,为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了宝贵的基层智慧。
记者:姜雁冰 | 通讯员:李雯艳 刘芳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