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伟李琳婕特约记者 明涛
编者按: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以“神武峡”和“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为引领,大力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文旅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7月中旬,2025“神武峡”国际文旅推介活动将在我市举行。作为湖北“神武峡”文旅主轴的关键节点,我市充分发挥“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独特优势,纵深推进“湖北旅游武当突破”战略实施,着力建设一流文旅品牌、提供一流文旅产品、策划一流文旅创意、发展一流文旅业态、打造一流文旅服务,加快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即日起,本报推出一组报道,全方位呈现各县市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做法,敬请关注。
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一座活力四射的武当山正徐徐步入万千游客的视野,带来别具一格的文旅新体验。发展变化的背后,是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持续深挖文化内涵、优化业态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发力宣传推介所取得的喜人成果。
文旅消费新活力持续释放
夜幕降临,武当山下霓虹闪烁。以大岳武当城、太极之夜、玉虚宫为代表的夜游街区,将武当山特区老营古镇装扮成一幅流光溢彩的“清明上河图”。其中,武当一梦沉浸式演艺主题园区凭借“演艺+夜游+文创”的多元业态矩阵火爆出圈,成为超50万游客武当山之旅的打卡地。
在这里,主秀《武当一梦》、伴筵式演艺《大话武当》、巡游演艺《仙界迎宾》等演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武当文化的魅力;球幕影院上映的《太极武当》、“入境武当”VR大空间,以数字化手段为游客带来武当山的全新玩法;非遗美食街、汉服换装馆、文创市集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消费的体验;无人机表演和烟花秀,更是为旅程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道法自然”“阴阳和谐”,“太极之夜”街区运用现代美学,呈现千年太极的视觉盛宴。2025年春节期间,玉虚宫花灯会融合武当文化、道家元素与中国年俗,营造沉浸式艺术体验,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
武当山正借助智慧旅游推动景区更新与升级。“一票制”“双预约”购票制、索道排队叫号系统启用、全省首家景区外币兑换点设立,以及200台登山外骨骼助力器等辅助登山设施的引入,让景区更“智慧”,游客的游览体验更省心省力。
以“山上祈福问道,山下休闲度假”双核驱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武当山夜游项目接待量和民宿酒店入住率显著增长,“白天看山、晚上看戏”的新型消费模式基本成型。
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7月2日,《真武当》项目启动会暨武当文创太子坡线下店开业仪式在武当山太子坡龙虎殿举行。作为推动“文化+旅游+创意”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武当山文创事业迈入新阶段。
目前,武当文创已开设15家线上线下旗舰店,开发超千款文创单品,拓展25家代销点。湖北武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凭借出色的创意设计与精湛工艺,在2025湖北旅游商品大赛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湖北选拔赛中荣获“一金双铜”三项大奖。
这是武当山持续深化文化 IP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
45个武当武术推广中心全球分会、每年3万名“洋弟子”研习武当武术、30余款药食同源产品研发推出、一大批文旅精品项目加速推进、6大类24个研学课程体系开发等,无不彰显出武当山优势产业集群的蓬勃生机。
深化区域协作擦亮新形象
今年上半年,武当山特区与抖音联合举办“DOU游神韵武当”“域见美好城市”2025巨量引擎城市生态大会等系列活动,吸引200多名抖音达人(粉丝总量超1亿)参与,总播放量超3亿次,点赞量近千万次。同时,武当山深耕北京、深圳、西安、郑州、香港等重点客源市场,赴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开展文旅交流推介,上半年媒体触达量超20亿次,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此外,“十堰武当号”主题航班和汉十高铁“快旅慢游”专列的开通,为游客前往武当山提供了便利。为深化区域联动协作,提升旅游热度,武当山召开“神武峡”国际旅游线路合作共建座谈会,与神农架、长江三峡景区联合推出“神武峡”国际旅游线路,共同打造推广国际黄金旅游走廊,并邀请西安知名导游及30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到武当山采风踩线。
随着《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武当山特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武当山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实施,以高水平规划统领武当山全域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同时,武当山通过优化整合13家国有企业,统一划归武当山文旅集团,为武当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活力四射,推陈出新,武当山正昂首迈向龙头高舞的新时代。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