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阳区融媒记者 陈晨 通讯员 陈钰)油橄榄树既是生态林,也是经济林。作为十堰市木本油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形成了以油橄榄+多元素的发展模式,十堰油橄榄种植面积超过12.5万亩,有效夯实了粮油产业发展基础。
十堰是国内最早开展油橄榄栽培的区域之一,汉江流域小气候为油橄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被认定为油橄榄二级适生区。走进杨溪铺镇关门山村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工人们正在忙着为田地补肥,为苗木移栽做好准备。
郧阳区杨溪铺镇明玥家庭农场负责人燕晓芳介绍,新建高标准油橄榄科技示范园,全部使用控根器种植,借助技术力量优化油橄榄土壤环境、根部生长环境等,实现油橄榄稳定丰产、提升适应性,促进增收。
在青曲镇乐园村,陡峭的山坡被平整为一块块梯田,即将种植油橄榄。在五峰乡小石沟村,当地正在对低产低效油橄榄园进行改造,推动油橄榄提质增效。在柳陂镇兴盛村,油橄榄育苗基地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未来将为全区油橄榄种植提供优质种苗。
郧阳区五峰乡云海邑庄农业专业合作社陈云介绍,今年他们正按照最适合郧阳区的种植办法,对原有基地进行改扩建升级,目前正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土地整理、土壤增肥。
十堰市龙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卜夫介绍,今年改造500余亩地,新建220余亩油橄榄地,预计在3月底完成所有项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位于郧阳区的汉江绿谷生态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景区结合本地的油橄榄产业,新建2000余亩高标准油橄榄种植基地,以油橄榄为载体,不断拓宽产业发展融合途径。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变强,油橄榄产业作为郧阳区主导产业,建设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郧阳区油橄榄种植面积达到6.2万余亩,鲜果产量稳定在1800余吨,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今年,郧阳区将加快推进油橄榄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把油橄榄产业打造成为“产业兴、群众富、生态美”的十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是基础,种苗培育是关键。眼下,在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种苗繁育基地,工人们正在对新培育的油橄榄切姆拉尔品种进行二次移栽。
丹江口市兴源生橄榄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兴华介绍,在温室营养碗培育一个月后转到户外定植,秋天能长至一米左右,一到两年后可以开花、结果。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切姆拉尔新品种就已经被浙江、江苏两地商户订购了6万株,公司已经能够培育多个国家级油橄榄林木良种,奇迹、豆果、阿尔波沙娜、皮瓜尔等油橄榄良种苗在云南、四川,湖北潜江、宜昌等地畅销。
在中国农林科学院和省市林业专家努力下,十堰积极推动采穗圃的建设和种苗繁育体系的构建。目前,共有国家级油橄榄林木良种4个。十堰还在环丹江口库区20个乡镇42个村建设了油橄榄基地,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超过12.5万亩,油橄榄全产业链产值超3亿元。
十堰市林业局产业科科长陈小芳介绍,已形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建成国内首个精深加工数字化工厂和国家三产融合示范园,带动1.5万余农户从事油橄榄种植。
经过多年探索,十堰形成了以油橄榄+多元素的发展模式,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绿水青山间长出的“绿色油库”家底愈加丰厚。
陈小芳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实施“一企一策”,持续夯实种苗基础工程,持续夯实种苗基础,继续扩大油橄榄种植面积,做强橄榄油精深加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绿色农产品输出地。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