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松林 魏俊 通讯员 付延锋)今年以来,十堰市竹溪县积极探索资源活化新模式,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盘活“沉睡资源” ,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每到周末,竹溪县水坪镇大石门村村民喻峰,就忙着张罗起农家乐生意。喻峰告诉记者,在村里“拎包经营”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他特意从县城回到老家开办农家乐,用房曾是村集体的闲置房。
喻峰说,农家乐的装修全部由村集体负责,他们只负责经营,收入分成时,他们能分到营业额的90%,剩下的10%由村集体所有。
大石门村位于竹溪县水坪镇西部,早在12年前,这里曾引进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过文旅产业。然而,由于发展运营方式没有获得广大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大量商铺及植物园成了闲置资产,一度喧闹的乡村变得宁静下来。
为了盘活沉睡的资产,今年,竹溪县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大石门村再次被列入试点。
竹溪县水坪镇人大主席戴元全说,他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市场主体,建设林下乐园,山场建设玻璃滑道和山地飞车,闲置房屋装修成营收农家乐和养老院,盘活发展集体经济。
为引导全村百姓建设美丽乡村,大石门村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多次召开会议,与村民共同协商,村集体将山场、林地等闲置资源和政府项目投资进行评估量化,折算股金3829万元,占股54.7%;经营主体通过固定资产和现金投资3171万元,占股45.3%。
戴元全介绍,该地301户每户一股,流转土地每亩一股,对特困人口、五保户、低保残疾户再赠一股,所有的村民年底都参与分红。盘活闲置的土地和房屋,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分红,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今年5月,村民全守秀主动提出将自家旱地折算入股,用于开发林下乐园项目。全守秀说,以前流转地每年只能拿到千余元,现在每家入股一亩地能多参加分红,她非常愿意。
如今,大石门村各种休闲设施一应俱全,闲置房屋变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和商铺;300亩的闲置苗木基地被开发为林下乐园、萌宠乐园、森林木屋等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打造的“仙暇小镇”景点迅速火出圈,两个月的综合收入超过150万元。
今年以来,竹溪县在大石门村、黄花沟村、庙耳沟村等5个村先行试点“三变”改革,让乡村的房屋、土地、山林等“沉睡资源”活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广起来。
戴元全表示,通过“三变”改革,预计年底每股最少能增收500元左右,乡村越来越美了,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了。
编辑:李晓静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