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一名女士因掰开降压药片服用后导致血压骤降,甚至出现昏迷,被家人紧急送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吃降压药有这样的风险?国药东风总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学室主任刘慧敏表示,这不是危言耸听,五类药物不能掰开服用。
五类药物不能掰开吃
刘慧敏介绍,通常情况下,五类药物如果掰开吃,轻则药物失效,严重会导致中毒,市民服用时一定要注意。
控释片:控释片是在药物外面包裹上一层“水能进来但药出不去”的不溶性半透膜的外壳,会以恒定的速度在体内释放,从而长时间维持药效,减少服药次数。普通药片的药物起效、吸收和消失的速度通常在4-6小时左右,患者24小时内需要服药3次,而控释片可以恒速释放药量,它的药量是普通药片的3倍,患者一天仅需服用一次,药效在体内恒速释放24小时左右。专家强调,控释片之所以能在体内恒速缓慢释放,是因为采用特殊制剂工艺,患者在服用时应整片吞服,咬、嚼,掰断药片都会破坏控释片的恒速缓慢释放功能,相当于短期内把一天的药量都用了。
缓释片:缓释片和控释片工艺不一样,但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通常不建议掰开服用,否则也会导致药物释放过快,引发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可以掰开服用的药片上面会有刻痕,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以沿着刻痕掰开服用,但也不可咀嚼或研磨服用。
肠溶片:肠溶片是为了让药物绕开胃部,在肠道内溶解,而给片剂包了一层“肠溶衣”。如将其掰开服用,药物可能在胃内就溶出,不仅容易导致药物受到胃酸等影响而失效,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胶囊型:胶囊内的药物往往具有很大的刺激性,一旦将胶囊掰开服用,药物可能会受胃酸影响,不能在特定部位释放,影响药效,同时可能增加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普通胶囊掰开了倒出内容物服用,服用时味道可能会不好。服用胶囊小妙招:可将头向下略前倾,将胶囊和水一并吞下,不用仰头,因为胶囊比水轻,仰头会让胶囊上浮。服用后应避免立即躺下,以免胶囊粘在食管上。
泡腾片: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呈现泡腾状,直接服用会在口腔或消化道产生大量气体,有窒息和胃穿孔的风险。必须用冷水或温开水在杯子中溶解后,等气泡完全消失后再服用,严禁吞服或含服。
用药时间先后顺序需谨记
刘慧敏表示,患者在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医嘱服药,同时还要了解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和先后顺序,否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服用中药时,通常和西药间隔半小时以上,滋补药品适合饭前服用,说明书没有特别提示的药物,尤其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一般饭后半小时服用为宜。
患者在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期间切忌喝酒,酒精本身有中枢抑制作用,而镇静催眠药也是中枢抑制。如果在喝酒的同时又吃催眠药,会加重中枢抑制的不良反应。
药品储存温度湿度有讲究
刘慧敏提醒,在服药期间,患者也要注意药品的储存,包括温度、湿度等方面是否有特殊要求,以免影响药品的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生物制剂比如胰岛素在未开封的状态下是需要在2℃至8℃的环境中保存,若温度过高或是过低,都会使胰岛素失活,影响疗效。
除了温度和湿度以外,还有一些药品对光线比较敏感,见光容易分解,药品可能因此失去或降低疗效,这类药品需要避光保存。(十堰晚报 记者 赵清)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