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有棵千年娑罗树 系“郧阳八景”遗存

时间:2024-07-22 11:03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721613032843

千年娑罗树见证古老历史。

在郧阳区谭家湾镇龙泉村小学旧址,有一棵古娑罗树,它是“郧阳八景”之一“盛水灵泉”的遗存。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和后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加高,“郧阳八景”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唯有这棵古娑罗树依然在此茁壮生长,讲述着“盛水灵泉”的诸多故事。

娑罗寺留下千年传说

龙泉村因娑罗树和娑罗寺而闻名,记者慕名来访。驱车出郧阳城往谭家湾镇西北方向行驶15公里左右,就到了龙泉村。

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因其树叶似手掌,多为七个叶片而得名。此树初夏开花,花如塔状,又像烛台,每到花开之时,如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像供奉着烛台。

娑罗树属龙脑香科常绿乔木,树干可采龙脑香。龙脑香是高级天然香料,十分名贵,虔诚的佛教徒常用龙脑香油点佛灯。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和涅槃均与娑罗树有关,娑罗树是佛门圣树,故而许多古老的寺庙皆种植此树。

日前,记者来到废弃的龙泉小学,在院内见到了这棵古娑罗树,只见树高大挺柭,枝繁叶茂,树冠茂密,树干粗壮,需三人合抱,树高约有20米。

相传唐朝一位从南方来的僧人背着一棵树苗来此,见两山间有龙潭,水色泛蓝,深不可测,上游有山泉不断注入,但潭水不盈;而其下数百丈的山岩断壁间石洞里泉水咆哮而出。僧人大喜,认为此处为风水宝地,便在石洞上方栽下小树,并告知村民,此树名娑罗,是佛门圣树,他决定在此修炼,守护此树。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自发集资在娑罗树旁建起了娑罗寺,供其修炼……此后千百年,娑罗树非常茂盛,庇佑一方。每逢庙会和节日,这里香火鼎盛,香客们到此地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到明代设府时,将娑罗寺的“盛水灵泉”定为郧阳八景之一。

清同治五年,郧县修撰《郧县志》记载之,且于卷首绘其图形,图中娑罗大树、喷涌的山泉及蜿蜒奔流的泉水皆一一呈现,县志主编贾洪诏有诗曰:“定有神龙护,龙灵水亦灵,源泉通地脉,惠泽通效垌;曲引分秧活,环流倚树听,郧乡资灌溉,不断碧泠泠。

”娑罗树见证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寺设为学校,后彻底废弃,但那娑罗树逾千载却存活至今。其下泉水泠泠,夏日冰冷彻骨。

为弘扬“郧阳八景”之一“盛水灵泉”的传统 文 化,郧阳区委、区政府斥资在遗址上建起集传统文化和科普为一体的研学基地。

龙泉村环境幽美,曾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全国生态 文 化村”、湖北省省级生态村。该村 文 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娑罗庙前娑罗树、太山庙的大柏树为少见的古树,还有青龙泉、白龙泉等泉眼10处,常年不断,哺育龙泉百姓,龙泉村地名由此而来。

当年建设郧阳汉江大桥时,曾挖出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盛水堰的残碑,记载着“郧县东乡有盛水堰,其水源发自梭罗寺龙泉……”的字样,由此可考证当年“郧阳八景”中“盛水灵泉”的盛景。

据当地村民代代相传,古代这里的龙泉可喷涌1.5米高的水柱,泉水形成水潭,潭中有鱼虾,村民们和牛羊等牲口饮用泉水,泉水也灌溉着这里和下游30余里的两岸农田。时过境迁,龙泉已不再喷涌1.5米高的泉水水柱,而是变成了涓涓细水。

独立此处,闻听泉水声却不见清泉,如今仅剩一株古老的娑罗树,仿佛在诉说着悠悠的历史。

(十堰晚报 记者 文、图/ 记者 冰客 特约记者 周家山 通讯员 黄太龙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