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四普”野外调查纪实:用脚丈量、用心核查、用情感悟

时间:2024-07-04 15:05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安清 通讯员 薛明)郧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境内万山环拱,汉水西来绕之,素有“其山崔嵬以嵯峨,其水皎洁而扬波”的美誉。郧阳又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这里先后是人类的发祥地、古麇国国都地及郧阳抚治治所所在地。在山水的滋养下,在文化的沉淀中,郧阳大地上留存了丰富的遗迹遗物。据“三普”统计,郧阳境内共有888处不可移动文物,涵盖了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个门类。

1

来源:郧阳区“四普”工作专班

1.队员风采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又是炎炎夏日的一天,郧阳区的“四普”野外调查队员们迎着晨光,早早整装待发,各自前往不同的调查地点。“夏天天气热,野外调查虽然辛苦,但当我们实地触摸到文物点,感受到它们承载的丰富文化,那份辛苦便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自豪与使命感。毕竟,我们的目标是精准掌握郧阳文物家底和现状,为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这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件极具价值与意义的事。”郧阳“四普”野外调查队队长邓海军感慨道。

2

邓海军是郧阳区文物事业发展中心的一位“老”同志了,田野考古经验十分丰富,参加过“三普”,工作上任劳任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这次“四普”野外调查中,他更是身体力行、勇当先锋,始终冲在最前线。野外调查时,他仿佛不知疲倦,每天上午完成调查后,在下午仍顶着烈日,前往野外持续工作到傍晚时分。

3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郧阳区的“四普”野外调查工作中,每位队员都以队长为榜样,展现出非凡的毅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一分队的赵延伟,数次遭受蜜蜂蜇伤,却从未因此停下脚步,坚持到当日调查任务圆满结束后,才肯前往医院接受治疗;二分队的王刚,每日清晨不到六点便长途驾车,抵达目的地后立即投入紧张的航拍与测量工作,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三分队的唐少卿,原本肤色白皙,短短数日便被烈日晒得皮肤黝黑,却依然乐此不疲地忙碌于各项任务之中。

4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郧阳区“四普”野外调查自启动以来能顺利进行,离不开当地镇、村干部以及普通民众的大力帮助。柳陂镇75岁退休教师彭财山,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和酷暑难耐,亲自引导一分队队员进村入组摸排线索;安阳镇退休干部赵国章,多次主动联系二分队,提供区域内文物线索及相关资料;杨溪铺镇党政办公室青年干部陈可源,连续数日顶着烈日,全程陪伴野外调查三分队,不仅为队员们安排了向导,还悉心处理各项事务……这些事迹,无一不彰显了社会各界对“四普”工作的热情参与和支持。

2.野外调查

“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野外调查,表面看似轻松,实则需精心筹备诸多前期工作,以达未雨绸缪之境。经过前段时间的野外调查,郧阳区“四普”野外调查队形成了一套高效实用的工作机制。

一是规划好行程。在开始调查的前一天晚上,队员们会查看地图,了解路程的远近及各文物点的相对关系,以规划好行程。二是准备好器材。队员们在调查前会检查所有需要使用的器材,给电量不够的器材充好电。三是做好调查点位的信息准备工作。队员们会积极查阅“三普”数据库、地方史志及其它相关资料,了解拟调查文物点位的类别、具体年代、需重点核实的信息,以便于实地调查时的标本采集、重点信息采集及问题征询。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实际调查中,往往会遭遇预想不到的困难。这时,他们的应对之策便是“吾将上下而求索”。

6

“四普”距离“三普”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地形地貌已发生显著变化,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带来的水位上涨,城镇和乡村为解决随之产生的用地紧张问题而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都对文物点的找寻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7

在调查城关镇桃花沟村李氏家族墓地时,队员们“按图索骥”,顺利找到了“三普”时的标注位置。然而,到现场却懵了,原先文物点周边的道路、房屋及植被景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队员们求助于附近的村民,并展示了“三普”时拍摄的文物本体照片,村民仔细端详后,思索良久,最终引领队员们穿越至一片茂密的竹林前,透露文物就隐藏于竹林深处。沿着村民的指引,队员们披荆斩棘,在竹林中开辟出一条小径,果然发现了文物点。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文物点周边的道路与房屋全部经过改建,而文物点所在位置也因竹子自然生长而逐渐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

8

调查城关镇北门社区小西关遗址时,普查队员同样遇到了困难。该遗址区域原位于南水北调工程水位线以下,后来政府为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对整个区域进行了垫高处理,致使地表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克服这一障碍,队员们参考“三普”时期的照片资料,在现场仔细搜寻尚存的原始建筑遗迹。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最终发现了原水路派出所旧址的一段残垣,并通过比对位置关系,成功确定了遗址的精确位置。

……

9

3.别样风景

尽管野外调查充满艰辛和挑战,但每跨过艰难的一程,都可能迎来意料之外的喜悦。这份喜悦,或许是眼前豁然开朗的美景,或许是探索到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又或是亲身体验到别样的风土人情。

10

安阳,作为郧阳区东部的重镇,是二分队野外调查的首站。抵达的第一天,立于郧丹公路之上,放眼远望,只见平原辽阔无垠,汉江蜿蜒其间,令人叹为观止。在这片山区环绕的郧阳地界中,竟蕴藏着数百平方公里的肥沃平原,难怪此地被誉为郧阳的粮食重镇。

在安阳调查的第一天,队员们的目的地是二龙山村。调查刘家湾化石点时,队员们了解到该文物点竟是五六十年代淘金时发现的,而几家农户门前看似平平无奇的小河中竟然能淘出金子也不由让人啧啧称奇。

随后,转至二龙山村的太山庙进行另一文物点调查时,为找寻从该文物点搬移的石狮,队员们依据导航指引抵达了巨家河。沿巨家河水库行进途中,队员们意外收获了双重惊喜。其一,偶遇了安阳渡槽,虽不在原定调查之列,但队员们仍细致地对这一文物点位进行了拍照、测量与登记。其二,更为震撼的是,队员们遇见了一处大瀑布,银白的水雾如丝如缕,直泻而下,队员们纷纷下车,沉浸于那水雾带来的丝丝凉意中,仿佛进行了一次即兴的野外郊游,彻底驱散了整日调查的疲惫。

11

陈营村调查时,队员们有幸遇到了82岁高龄的退休干部陈守谦老人,他不顾年事已高,主动带领普查队员前往陈营井、陈氏祠、陈家老屋等文物点进行调查。中午时分,他热情地邀请队员们至家中用餐,席间,他详尽地向队员们介绍了安阳的悠久历史与丰富的人文景观。通过陈老的讲述,普查队员们得知安阳曾是“郧竹区”的治所,管辖着包括现今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在内的广大地区。这里曾是商贸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贾汇聚于此,街市异常繁华。此外,陈老还进一步分享了关于文昌阁、泰山庙、四柏庙等古迹的故事,这些古迹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则仅存残迹,但它们的过往依旧引人入胜。此番交流,极大地加深了普查队员们对安阳镇内77处文物点位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认识与理解。

12

王庄村调查期间,村书记艾有仁全程陪同。队员们为寻找文物点,来到了村民的瓜地旁。此时,村民王某一家正忙着收获他们用辛勤汗水浇灌的果实。见到队员们,王某热情地切开一个大西瓜,邀请大家品尝。临别时,他还坚持往队员们的车里塞了两个西瓜,希望队员们能带回家给家人尝尝。临近中午,队员们又路过了一户村民家。在这户村民的热情款待下,队员们享用了午餐,并品尝了地道的安阳黄酒,其醇香令人回味无穷。

……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四普”野外调查中,调查队员虽汗洒征途,却满载而归,收获颇丰。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不仅深切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与好客,更对调查区域的文物有了全面而清晰的认知,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传播了文物保护的深远理念。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正当时”。“四普”队员们不畏风雨,不惧炎热,砥砺奋进,一路向前……

13

编辑:尹杉杉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