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高标准治理农村污水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时间:2024-06-27 19:4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徐静 通讯员 叶相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十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高标准治理好农村生活污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mp4_20240627_190120504

走进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绿柳掩映民房,场院整洁干净,空气清新,这都得益于今年新建的庭院式人工湿地。

村民王勇介绍,村里的生活污水经过人工湿地的四级过滤后,排放的尾水可以用来浇灌田地、养花。

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mp4_20240627_190304738

这个占地1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湿地,采用“水冲厕所+三格化粪池+沉淀池+小湿地”的“四件套”模式处理,集中处理10户以下分散农户的生活污水。

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党支部委员杨凤梅介绍,村上成功建立了四级沉淀池系统,在三级沉淀池中特意种植了菖蒲等绿植,这些绿植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净化水质,经过三级沉淀池沉淀后的水变得清澈透明,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mp4_20240627_190334369

茅塔河流域是全省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去年以来,茅箭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在康家村集中安置区,随湾就片建设微动力、无动力小型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可处理10户以上集中居住区的生活污水。

杨凤梅表示,微站能够集中收集旁边17户58人的生活污水,主要采用“化粪池+沉淀池+管网+微动力设施+人工湿地”的模式,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水变得清澈透明,没有任何杂质。

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mp4_20240627_19041636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在丹江口市丁家营镇饶祖铺村,环保部门对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迭代升级,改造成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上个月刚刚建成投入运行。

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工作人员李蕊表示,此处原本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但其抗冲击能力较弱,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决定使用自循环双路强化AO一体设施,即一种微动力设施,这种设施能够将原本繁杂的模块简洁化,并压缩至一个模块内,实现双循环的处理效果。

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mp4_20240627_190513762

这个像花园一样的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站,集成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于一体,实行全自动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20吨,处理过的水不仅更加清澈,还可就近就地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

李蕊向记者展示了出水口的水,只见水质清澈透明,肉眼几乎观察不到任何沉淀物,达到了地标一级水质的标准,而且闻起来也没有任何异味。

丹江口市丁家营镇饶祖铺村党支部书记田尚林表示,他们将净化处理后的水存储在池子中,方便附近村民用于菜园浇灌。

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mp4_20240627_190611827

今年,全市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各县市区根据实际制定年度治理计划,结合乡村建设“六件事”、小流域综合治理、民生实事等工作,因地制宜采取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的治理模式,不断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小型化、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77座,946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2.3%,位居全省第三。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贺娴表示,1至6月,全市新增109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下一步,他们将不断探索和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持续提升和巩固治理成效,确保高质高效实现年度目标。

编辑:李肖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