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在手中飞舞,五颜六色的丝线在零碎布料中穿梭,填进香料再封口,一只简单的端午香包就做好了。连日来,在竹山县桃花源街区,老人张玉兰的摊位上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香包,受到游客、市民青睐。
“这既是一门手艺,也是一个爱好。我原来在竹山服装厂上班,跟布料和针线活打交道,做香包对我来说也很简单……”今年73岁的张玉兰是竹山老城关人,老城区改造前,一直住在城门洞口。从1988年开始,她每年都会亲手缝制端午香包,在家门口售卖。
她说,起初制作香包仅供自己把玩,没想到不少人都称赞她做得好。受到鼓舞后,她开始不停地更新香包样式,做出越来越多的花样——从传统的粽子形状,后来改良到钱袋、花朵形状,再做出了十二生肖动物形状,甚至从小朋友爱看的动画片里找到灵感,制作出了海绵宝宝香包。
说话间,不断有孩子和大人被吸引过来。这些香包价格不等,简单的香包5块;刺绣的香包和香料填充多的,10块、15块都卖;遇到爱不释手的小孩,她也会大方地任其挑选,免费赠送。
小小的香包看着十分精美,闻起来也香气宜人。记者拿起一只香包,闻到了艾草、檀香等天然中草药的味道,与化妆品、香水的味道明显不同。张玉兰说:“这些香包里有雄黄、菖蒲、艾叶和檀香,把它们磨碎了放进香包里,有提神醒脑、驱蚊防虫的作用。”
对于摆摊这件事,她笑着说,“我也不是靠这手艺挣钱,只是一到端午,就想着把这活儿捡起来。只要有人喜欢,我就觉得很满足了。”
(记者 韩玉砚 特约记者 贺荣靖 杜登艳)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