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摇钱树”——解码“竹溪蒸盆”产业化之路

时间:2023-03-31 09:39 来源:十堰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秦巴山区,十堰竹溪。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这里植被覆盖率达83.9%,有记录的本地中草药比《本草纲目》多1000多个品种。它是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口中“生物的百科全书”,被誉为“百草之乡”。

就是这样一个物种富集之地,流传着一道千余年的美食——竹溪蒸盆。

以往,竹溪蒸盆包含18种食材,象征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需蒸制五六个小时。

如今,竹溪蒸盆包含的食材在增加,加工工艺在优化,经“两蒸一焖”,二三个小时就可上桌。竹溪蒸盆走上产业化之路,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开办旗舰店,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

二月初一,晨光初露,竹溪县龙坝镇红庙村村民李明学就在厨房忙碌起来。这天他家“请春客”。

伴随着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他把洗好的腊蹄、土鸡肉、竹笋干、香菇、天麻、大葱、姜块、干红椒、花椒等装进陶盆。这只是第一步。

待大火蒸90分钟后,再加土豆、胡萝卜、黄瓜、蛋饺,以文火蒸30分钟。出锅前,加上青菜、蒜苗,焖上5分钟,才算大功告成。这就是制作竹溪蒸盆的工艺,人称“分批装料,两蒸一焖”。

外围金黄的蛋饺,宛如一片片花瓣,翠绿的菜叶、鲜红的枸杞点缀其间,色彩分明。挑开表面,红的胡萝卜、黄的土豆,棕色的香菇、深红的腊肉,组合起来,已不是一道简单的菜品,而是为客人精心准备的艺术品。

热气腾腾的竹溪蒸盆出锅时,李明学的客人也到了。他夹起一个金黄的蛋饺放入上席碗中,饶有兴致地介绍:“蛋饺大小要均匀且不能太老,不然下锅后容易散。同时,器皿要选用陶土细腻、不上釉的窖盆,必须准确把握火候,只有掌握这些‘蒸功夫’,才能让20多种食材高度融合。”

以往在竹溪,有着“吃蒸盆,过大年”之说。主要是制作竹溪蒸盆的工序繁琐,制作时间长,而且宴席有讲究。

竹溪蒸盆宴,是竹溪民间宴请贵客的正规宴席,特色鲜明,讲究礼仪,尽显主人盛情。事先下请柬或登门邀请,客人到来时,主人门外远迎。

餐前上红茶、干果,养胃、开胃。餐中先上四道凉菜,喝门杯酒以示欢迎;再上头菜竹溪蒸盆,说祝福语,甚至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唱山二黄戏;然后上味碟小菜、炒菜和蒸菜,主客相互敬酒,最后再喝门杯酒、上主食。餐后上绿茶,消食去腻。

竹溪蒸盆,作为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千余年来经久不衰。

“竹溪蒸盆,现在是湖北老字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中国烹饪大师戴涛带到中国南极中山站,多次亮相央视,为竹溪赢得‘中国蒸盆之乡’的美誉。”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喻泉源介绍。

走进位于武汉市楚汉路的旗舰店,门前“竹溪蒸盆”“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国家科考队走进南极的楚菜代表”等字样的灯牌格外醒目。

推门步入大厅,竹溪贡米、魔芋面、腐乳等产品陈列两侧,竹溪马鹿山云海的巨幅海报悬挂于正厅上方,而后是餐饮区。

“二十多年前,竹溪蒸盆仅为店里的一道菜品,而现在成为全店爆款。”竹溪蒸盆汉街旗舰店负责人陈华文介绍,从正月十一营业至今,每天都是满座,大家都是冲着竹溪蒸盆而来。

在众多食客中,有两位七旬老人专程来寻回忆。“去年10月份,因不熟悉路况,老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店,就想再次尝到当年在竹溪工作时的美食。”老人那句“就是这个味”,让陈华文印象深刻。

“本店共两层,营业面积约800平方米。这里不仅是主推竹溪蒸盆的餐饮店,还是竹溪832消费扶贫网络平台农产品的销售窗口和体验中心。”陈华文计划将现有180余种竹溪农副产品,增加至十堰范围内的300多种土特产,未来准备开一家分店。

与此同时,竹溪蒸盆飞上“云端”,今年网上订单特别多。

位于竹溪县秦巴电商产业园的竹溪蒸盆饮食文化中心,于2019年由湖北大卫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从事竹溪蒸盆美食的研究、改良和推广。

湖北大卫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兵介绍,自腊月初八以来,线上共售出竹溪蒸盆5000余盆,并带动销售竹溪腊肉、笋干、香菇等特产大礼包3000余份,创收160多万元。

竹溪蒸盆的品牌效益,带动农产品的畅销,也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平时在家照顾小孩,有时间就到此务工,平均每天可煎制700多个蛋饺,能挣300多元。”家住电商产业园附近的村民肖春燕开心地说。

“去年培养了600多名制作竹溪蒸盆的大厨,今年将扩大至1000人。”竹溪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柏林介绍,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以“竹溪蒸盆”“竹溪风味”等本地菜肴为教学重点,着力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竹溪厨师。

新的一年,竹溪蒸盆产业化之路将“踩满油门”,计划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地新增3至5家旗舰店。力争到“十四五”末,竹溪蒸盆的全国连锁店发展到2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 郭军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