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围观竹溪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做法

时间:2022-05-16 09:02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近年来,竹溪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安排,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坚持改革创新、做优社区、做实小区、做细网格、做活楼栋、做强村组,加快构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开展“书记说变化”宣讲活动,作为全省优秀案例向中组部推荐,实施村干部“安心工程”,被中组部《党建研究》宣传推介,探索推行“支部引领、协会治村”模式成效明显,兵营镇四条沟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牢把“四个坚持”

统筹协调强推进

坚持整体谋划、高位推进。竹溪县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改革项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召开县委全委会会议、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按照重点提升和全面整顿相结合原则,制定“1+1+6”提升方案,分层次、分领域推进。在城区,健全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现下沉社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农村,探索推行“支部引领、协会治村”模式,推动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

640

 坚持建强组织、重点推进。全面深化基层党建“整县提升”,检视和修订不同领域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先后撤并党支部2个,新成立支部3个,规范转接208名党员组织关系;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16人,回引104名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及乡贤到村任职创业,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持续深化“跨乡联建、联村并建、村社共建”模式,推动187个结对帮联支部、2个友谊协作支部务实开展共建活动。

 640 (1) 

坚持锤炼素质、规范推进。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加快提升干事创业本领和治理能力,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结合岗位大练兵,稳步推进“党务讲堂”,按需求、分层次、点单式地对全县党务干部开展常态化培训。重点从党校教师、党务骨干等专业能手中,选出31名优秀讲师,建立了开放共享的县级师资库,全县各地各单位根据党务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形成了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教育、卫生系统分别建立示范讲堂,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广泛开展“党务讲堂”浓厚氛围。今年以来,96个县直单位、15个乡镇分别结合“岗位练兵”和“万名党员大培训”举办“党务讲堂”122期,培训党员1.2万人次。

640 (2)

坚持压实责任、有效推进。为推动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严格推行“345”工作机制,坚持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三单”明责,以动态访查、观摩比查、专项核查“三查”督责,以督办通报制、周清月结制、序位管理制“三制”问责,严格实行县领导联系乡镇(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与其履职尽责考核挂钩,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创建情况与本单位干部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十星级党员争创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基层党建测评情况与村干部绩效奖励挂钩,全面抓实项目化推进、标准化操作、专业化督办、模块化考核、智慧化管理等“五化”举措,构建形成党建责任完整“链条”。

640 (3)

聚焦短板弱项

集中攻坚抓提升

突出均衡性,分类施策促提升。把建强组织作为深化基础社会治理的基础,持续深化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强化提升行动,按照群众口碑好,组织有引力、班子有威信、队伍有活力、服务有效果、保障有力度、工作有业绩、作风有转变的“一好七有”目标,对154个村(社区)实行整顿提升、163个村(社区)实行巩固提升;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国有企业、“两新”、流动党员及离退休干部等6个领域党组织提升工作,对109个支部进行整顿提升、222个支部进行巩固提升。

640 (4) 

突出针对性,有的放矢促提升。针对村“两委”班子不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的问题,及时调整不胜任村干部,推选14名致富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充实村后备干部87人。针对基层党组织设置不能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现实需求的问题,规范设置县直机关党委、总支、支部67个,优化设置党组30个、村(社区)大额党支部7个,跨乡镇成立流动党支部5个。针对服务弱问题,引导15个乡镇、317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承诺办理民生实事2900多件,累计化解各类信访矛盾124件。

 640 (5)

突出基础性,着眼长远促提升。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规划》,以优惠政策驱动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全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以上村67个,突破20万元以上村8个。今年,全县计划培育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村100个,突破20万元村20个。

 640 (6)

突出激励性,强化保障促提升。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机制,让村干部安心干事创业,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待遇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统筹资金7000多万元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报酬待遇、离任村干部补贴和村级事务必要支出经费,村(社区)保障水平和村(社区)干部待遇全面提升。

640 (7)

推行“五联共建”

整合资源激活力

组织联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成立4个社区“大党委”和1个城中村联合“大党委”,出台《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选优配强“1+2+N”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县委常委分别担任4个社区和4个城中村党建专员,选派4名社区第一书记,依托社区网格成立35个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问题。

640 (8)

党员联管,提振基层组织力。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组织1800余名县直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建立健全“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干部接单”工作机制,推动党员下沉社区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640 (9)

活动联办,凝聚干事向心力。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统筹调度作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广泛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事项、办理实事好事3000余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80余处,开展文明出行劝导和环境卫生清理2万余人次。

 640 (10)

资源联用,激发发展新活力。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最后一米”,把“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作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把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功能和“党建+邻里中心”特色服务功能相结合,组织县直单位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为社区提供支持和服务,目前,全县33个物业小区均成立党支部,6月底前可基本实现全县所有物业小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全覆盖。

640 (11)

服务联做,强化治理保障力。围绕解决区域内党建工作沟通协调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健全完善“有困难找支部、要办事找干部”制度,扎实开展“认人、认亲、认事”“三认”活动,组织126家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党员干部根据自身优势,以单位包联社区为主、居住地社区为辅,按照“每名下沉党员干部至少结亲1户、认领1个服务岗位、办好1件实事”的原则,认亲结对1995人,领办实事1196件,认领服务岗位2000个,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推动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640 (12)

深化“三治”融合 

创优载体增质效

加强政策宣讲深化自治。积极探索“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明创建+家规家训”系列实践活动,传承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强化自治。县乡村干部开展“院坝微宣讲”“民意恳谈会”“书记说变化”6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315条,解决民生实事217件,推动乡风文明渐成风尚。

 640 (13)

加强警务覆盖深化法治。着眼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利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综治中心、调解委员会、一村一警、群众说事室,开办“巡回法庭”、法律讲堂,开展“法治进乡村”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村一警”建设,按照“七统一”标准,实现313个村驻村辅警全覆盖。

640 (14)

加强教育培训深化德治。着眼提高党员群众素质,夯实村级治理基础,开办“乡村夜校”,通过思想微课堂、道德微课堂、情感微课堂、技能微课堂、信息微课堂等形式,进行集中式、多轮次培训,传递党的声音、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5.7万多人次。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