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堰:从产业工人到直播达人 村民有了新身份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是湖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当地有名的“香菇小镇”。十堰市总工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创新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变化,让我们去看看。
靠着手里的香菇,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的韩文军,每年纯利润可以赚10来万。但在4年前,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而搬出大山的韩文军,还在因为生计而发愁。为了让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当地总工会和人社部门牵头,依靠当地的主导产业——香菇,每个月组织一场技术培训会,让村民们手握一技之长。
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居民韩文军:“过来的时候直接给我们提供大棚,包括这些住房、大棚里面,当时我记得是4060个菌棒,第一年菌棒包括一些(物料)几乎全部都免费。”
可即使免费,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
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颖:“毕竟没有种过,生怕投入之后会赔本。”
要打消大家的忧虑,必须拿出“硬核”的保障。于是,当地政府专门组建了一支技术护航队,随时随地解决种植户们遇到的各类问题。
十堰市郧阳区香菇小镇技术员张德贵:“总共香菇小镇10个片区,6个技术员,240万棒秋栽香菇,一直服务于菇农,菇农说到的疑难杂症技术问题,我们是随时随叫随到。”
从农民变身为掌握一项技能的产业工人,这是十堰市脱贫户的第一次身份转变。而眼下,第二重身份,也在开启中。当地每年举行至少三次电商培训,教村民们化身电商主播,将香菇卖得更远。
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居民韩文军:“大山里面它温度低,水源也非常好,涨得比较慢,周期长,菇香味更浓郁一点,能让全国很多朋友能够吃到咱们郧阳香菇,体验到它确实不一样,差不多一个月也就是10万块钱左右销售额。”
目前,当地已经建立全覆盖的电商平台和乡村作坊2700多个,让更多像韩文军这样的农民,不断在身份转变中,成为可以自产、自销的新型产业工人。截至2021年底,十堰市已经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累计14.8万人次,累计支出培训补贴1.98亿元。26.6万户贫困户中,有61%的村民换上了“新型产业工人”的新身份,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汪佳睿 杜可飞 陈赟 责任编辑 晓文)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