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听取各成员单位2021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克松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党建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红色引领护水源、全域旅游促发展、‘两山’实践惠民生”,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持续推进示范区基层党组织强化提升,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83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40名,引进回归能人164人,建成守水护井的红色驿站27个。持续探索“两山”实践绿色发展路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187个村全部创成市级以上生态村。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培育香菇、柑橘、油橄榄等特色产业,认证有机产品13个,绿色产品42个,“三品一标”产品110个,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夯实了“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基础。
会议要求,要提高站位主动作为,聚焦“三中心三城市”建设要求和高质量发展主题,主动纳入“襄十随神”党建示范带建设,深入实施“12345”创建体系,着力将党建示范区打造成区域党建高地,为鄂西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要精心谋划融入中心,各地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区域发展重点和职能工作,与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六大产业链”发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域旅游试点创建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靶向用力、协同发力。要加强指导办好试点,各县(市、区)委要履行主体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履行行业指导责任,落实好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规划建设、政策引导、资源投入等职责,加强对包联镇、村的联系指导,做好试点创建工作。要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整合统筹资源,加大在资金项目、人才培训、结对帮扶等方面重点支持倾斜力度,合力攻坚推进。要加强宣传争取政策,认真总结党建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持续深化京堰对口协作,主动加强与北京市对口协作区(县)联系交流,宣传推介节水护水成效,围绕示范区建设谋划推介重点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政策资金,形成上下联动、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要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进一步完善细化《2022年度“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实施,加强过程督导,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等20家单位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就党建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交流。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