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从竹溪县城市文明创建中心获悉,日前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的通报》,全国417个城市、30个城区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竹溪县榜上有名,成为十堰市此创建周期内唯一的城市。
竹溪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地区,素有“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之称,系“渝陕门户、秦楚咽喉”。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12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
2014年以来,竹溪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统领,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驰而不息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通过不懈努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容市貌不断优化、全民创建热情空前高涨、人文素质明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稳步提高。
坚持“两手抓”方针,决战贫困奔小康。该县坚持把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内陆山区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把深化文明创建精神扶智作为脱贫攻坚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十个到村到户、选树身边典型、培育乡风文明、村立约户立规、立改树移风易俗、文明积分激励机制等方面,给贫困群众补足“精神之钙”,让贫困户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从思想上脱胎换骨,从行动上争脱贫奔小康。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34856户110434人,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从35.39%降至0.26%。2020年6月竹溪成为十堰最先宣布脱贫出列县。
实施“一把手”工程,咬定目标不放松。自2014年启动文明城创建以来,该县始终把深化文明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历次党代会、人代会均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写入大会报告,将文明竹溪纳入五年规划发展目标,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城市。始终坚持创建工作由书记、县长总负责制,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4次专题研究部署。建立精干的创建工作队伍,去年11月该县创文办从县直部门和相关乡镇抽调25余人,整合原六创办、城市文明创建中心、文明办力量,组建规划指导、综合协调、考核测评、宣传教育、考核督办、未成年人、材料申报、志愿服务七个工作组,创建工作力量达到45人。按照创建周期,从2021年至2023年,预算创文办办公经费900万元,项目建设经费每年预算1000万元,夯实创文保障基础。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相应成立创建办,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包干”,社区、县直部门“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统筹协调、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落实“常态化”管理,全域对标抓整治。该县坚持城区抓整脏治乱纠差、城镇抓人居环境改善,城乡一体全域创建,把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从建成区、郊区,扩大到全县15个乡镇、9个林特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乡镇将创建范围从省道沿线、集镇延伸到边远村庄,助推创建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测评体系》抓创建,将《体系》标准进行细化分解,将任务实化细化,将责任到点到人,有效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紧盯交通秩序、流动摊点、公共设施、社区建设等重点问题,加大督查力度。2020年先后开展32次专项督查,形成6个专项督查工作情况报告。坚持“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六劝”“五修”“五清”活动(劝争吵谩骂、劝随地吐痰、劝乱丢乱扔、劝损坏公共设施、劝遛狗不栓绳及粪便不处理;修路灯、修消防器材、修污迹脱落墙面、修坑洼不平路面、修破损花坛;清杂物、清路面、清野广告、清非法广告、清小天锅),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持续“补短板”强基,加大投入促提升。该县投入3亿多元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升级28公里,建改各类厕所7393座,新建农贸市场2个,新增城市绿地14万平方米,建设公园、游园11个,惠及群众15万人。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成观音阁、鼓楼街、大小巷子老旧小区改造,启动红光、东风、建设路、地母庙老旧小区改造和大裕沟、利群保障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背街小巷14条、老旧小区52个。加强便民利民举措的实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政务服务网络全面贯通。县级不动产网上服务大厅在全市率先上线。政务服务大厅进驻单位32个,进驻事项1152项。城乡公交通达率达95%以上,引进了出租车公司,规范了共享电单车,方便了市民出行。开展技能培训5200人,转移就业8777人,新增就业3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政策落实率100%。棚户区房屋改造开工4069套、完工2587套;公租房分配入住944套。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集中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出摊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市场管理无序问题,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注重“育新人”,厚植文明增底色。该县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深耕道德沃土,涌现出了陈本贵等6位中国好人,李军等8位湖北好人、荆楚楷模,胡一男等36人被评为十堰好人、楷模,陈宁田等130人被评为竹溪好人。按照“六有”要求,深入推进新时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10个。成立了418支志愿服务组织和1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到4.4万人,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70次。“李军经典100悦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0年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坚持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礼让斑马线”“使用公筷公勺”“排队一米线” 成为竹溪人的行为自觉。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群众文明健康素养明显提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建立乡风文明(红白)理事会组织312个,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32个,文明村总数达200个,城区全面实行禁鞭,殡葬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乡风文明水平持续提升。坚持把家风文化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持续深化“家规家训进万家”主题教育、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等,组织开展了“立改树传做”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家风故事征集、家风楹联创作大赛等活动,建道德“乡贤榜”、不孝“红黑榜”、脱贫“光荣榜”,动员全民参与,发挥市民群众主体作用,进一步淳化民风、净化社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本土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文明新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活动持续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关注,4个好家风好家训短视频获全省表彰。
“围绕‘首创必成、走在前列’的总目标,坚持把“为民导向、实干至上、过程为要、结果为王‘16字方针贯彻到创建工作全过程和各领域,树立‘全县齐动员、横下一条心、奋战一千天、创成文明城’信心,力争‘全国文明城’首创必成。”拿到全国文明城市入场券后,该县主要领导信心十足地说。(郭军 守新)
编辑: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