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顺菊:幸福生活靠双手拼出来的
郧西在线讯 通讯员 汤同礼 报道:7月13日一大早,雨后山间的雾气还没消散,家住郧西县店子镇马鹿坪村10组的万顺菊像往常一样,及时来到自家牛羊栏前挨个打开栅门,吹着口哨,牵着大狼狗,轻舞羊鞭,130余只马头山羊与12头肥壮的大黄牛个个摇头摆尾有序离开栏舍奔向郁郁葱葱的白火石山麓中,一阵阵嘈杂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
49岁的万顺菊成为养殖户已有4年。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2016年以前,万顺菊和丈夫一直辗转矿山、砖厂,由于没有掌握好一门技术,尽管自己很努力,力气费了不少,但没有挣到多少钱。
后来,夫妻俩带着孩子到十堰做建筑,进私企当工人。“一家人都在外面,各项开支不小,每年也剩不了几个钱。加上母亲年迈,需要我们照顾日常生活。2016年,我和丈夫只好回到家里照料多病的父母。”万顺菊说。
虽然夫妻俩四处奔波、辛苦劳作,但一直没能改变家里的贫困境况。2014年,因两个孩子上大学和父母多病,万顺菊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有山得靠山,面对自家房后上千亩青山,一心想让家里好起来的万顺菊夫妇坐不住了,盘算着要如何脱贫致富,给家人一个好的未来。
2016年,在镇村和包户干部的帮扶下,万顺菊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在自家房屋右侧建起了一座180平方米的简易羊栏。
初次开始规模养羊,担心经验不足,万顺菊只养了1头种公羊和10多头能繁母羊,为降低经验不足风险,丈夫王皇艮积极参加县内马头羊培训班,同时自费加入山东山羊养殖微信群,及时向专家和养羊户咨询养羊过程中遇到各种凝难杂症,在实践中探索养殖经验。通过摸索、学习,如今的万顺菊夫妇说起养羊经可是头头是道,并且能自己给羊看病、打针,配料、防疫,养羊规模也逐步扩大。
随着养羊技术提升,万顺菊一家从当初养羊10余只扩大到今年130余只,收入从2016年底的几千元攀升到2019年底的15万元,2018年万顺菊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看到牛羊肉和土鸡蛋市场价格稳定,在发展马头山羊的同时,万顺菊夫妇从2018年开始着手饲养黄牛和土鸡,黄牛从2头开始发展到如今10余头,土鸡规模700余只。为了扩大养规模,万顺菊夫妇增加投入购置了各类羊草粉碎机械,小鸡孵化器,种植了防冬草料库,安装了网络和监控器,购买了运输车辆,成立了合作社,实行规范化养殖。
“去年,我卖出60只马头羊赚了12万元,卖土鸡和鸡蛋也有4万余元的收入。去年行情好,可惜我们出栏不是很理想,收入还不如意。”谈起去年的收入,万顺菊夫妇的脸上满是笑意。
“目前,养殖场里130余只山羊、10余头大黄牛、700余只土鸡。由于人手少,管理不了,近期出售15只小母羊,收入10000多元,按现有规模,存栏能繁母羊年内能新繁衍40余只小羊羔,年前出栏70只马头羊,销售5头大黄牛,加上土鸡收入能突破20万。”谈起今年的收入,万顺菊夫妇掩饰不住欣喜。
沐浴着脱贫攻坚的春风,万顺菊一家享受到了诸多利好政策,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在外找到了稳定工作,全家收入也是节节攀升。
“幸福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咱农村人,有的是力气,只要找准路子,肯下力气干,农村发展不比城市差。”
“现在,我家里没啥负担,这几年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明年,打算在租些土地,种上中药材,合理利用养殖场里的有机肥,养些鱼,再种些无公害蔬菜,实现立体化种养”。谈到未来发展,万顺菊夫妇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