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薛松:家庭农场茶飘香 促进脱贫展担当

时间:2020-06-12 15:3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薛松,武当山特区景区办事处太子坡村文书,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村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自退伍之后一直在村里从事文书工作,因其勤于动脑、踏实肯干的行事作风深得村民的喜爱和信任。

01

2016年起,他开始专职于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贫困户家中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他向来不推辞,并且都能很快很好地为大家排忧解难。跟贫困户们接触多了,也让薛松脑子里不断冒出一个想法:发展地方产业才是真正能帮助到更多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好路子、硬路子。

抢抓政策机遇,创办家庭农场

2016年4月,赶上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国家大力扶持村级产业,出台了许多惠农惠民政策,鼓励和支持村级产业发展。这是一个做大做强村级产业的好机会,机不可失,薛松迅速收集了相关政策,认真解读钻研,想到村里许多村民都外出务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也不愿从事茶叶种植,导致村里的茶园都荒废了。

子坡村地处平均海拔约800米的山区,植被茂盛,阳光充足,所产茶叶都是优质茶,大好资源如此荒废下去实在可惜,薛松结合村里实际,既然单个农户大多不愿种植自家的小茶园,何不把村民的茶园承包起来,成立一个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呢?想到这些,又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薛松想试一试,就这样,在村两委干部和家人的支持下,创办了太子坡村顺村源茶叶家庭农场,农场坚持采用传统制茶工艺,所产茶叶幼嫩厚实、滋味甜爽、味甘而醇厚,是湿和、保健、机能性的好茶。

02

顺村源家庭农场充分借助所在地区高海拔气候优势,借助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支持,从2016年至今共投入资金近20万元,对厂房和制茶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聘请有20多年丰富制茶经验的技术骨干1名,负责指导农场茶叶生产。发展到现在,家庭农场有制茶设备8套,现代化厂房面积约100平方米,生态有机茶园60余亩,年产中高档名优茶近500公斤。

扩大品牌影响,农场实现“双丰收”

为了切实将本村茶叶文化做大做强,扩大知名度,结合本农场所在的地理位置,2019年度成功注册了茶叶商标“武当老君堂”,并聘请著名设计师对茶叶包装进行提档升级,市场反映效果良好。

目前,农场生产的茶叶品种多样,类目齐全,有普茶、一芽一叶、剑茶等。经过数年的辛勤耕耘和开拓探索,农场与十堰各大商超、旅游、保健品公司等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生产的茶叶大部分都被这些商超和公司采购。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一些个体经营户、茶叶爱好者也慕名而至,增收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农场通过销售茶叶,每年创造营收40余万元。

03

农场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效益,薛松在农场创立之初就树立了一个宗旨理念,那就是要吸纳本村的贫困户在农场就业,通过就业增收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一块儿脱贫致富。由于农场所在位置就在村里,因此对本村的贫困户就业很有吸引力,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可实现家门口就业。

截至目前,本农场共计带动贫困户11户28人就业,助力贫困户每年累计增收约37988元,近3年累计帮助贫困户增收十余万元,为贫困家庭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户的生活负担。其中聘用贫困户沈顺均长期从事农场维护工作,年工资1.3万元以上,同时将3户贫困户的20余亩茶园纳入农场进行日常管护,实现修剪、采摘、加工到销售一条龙服务,确保了贫困户种植的茶叶从生产到销售全无后顾之忧。同时承接周边村民的鲜叶来料加工,使广大农户不出村就能实现增收。

由于农场的突出表现和带动农户较多的特点,2018年度被十堰市农业局、十堰市财政局评为“示范家庭农场”的荣誉称号。

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家门口就业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村里不少人无法外出务工,一些脱贫户甚至出现返贫风险。薛松联系特区农业农村局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引导闲置人员到农场采摘茶叶,采摘的茶叶由薛松全部收购,通过家庭农场加工后,进行统一销售。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特区一些茶农的后顾之忧,还帮助广大农户和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当问到家庭农场如何取得今天这样成绩的时候,薛松说:“成绩是大家的,顺村源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这好山好水,更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拥护与支持,衷心的感谢村民支持。”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